
較場口中隊紅岩服務隊深入養老院慰問孤寡老人。重慶市渝中區公安消防支隊較場口中隊供圖
點滴小事為群眾用心譜寫魚水情
對於較場口中隊管轄區內的群眾來說,中隊的官兵不僅是發生火災時的保護神,也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難事第一個來到身邊關心幫助的人。
李佰特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件事情:『唐曉軍老人是我們轄區的一名特困群眾,一直體弱多病,女兒智力二級殘疾、生活難以自理,全家生活就靠唐曉軍一人拾破爛艱難維系。在1999年的一次社區消防宣傳活動中,當時中隊官兵偶然從社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了唐曉軍一家的困難情況,便定期上門為老人家打掃衛生,做家務活,與他拉家常,逢年過節還送去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
這樣的幫助持續了近十年,中隊的官兵更迭了一代又一代,對群眾的關心從未改變。
『2017年春節,官兵們再次去到唐曉軍的家中,發現老人的鞋底幾乎磨穿,帶隊慰問的副中隊長金釗立刻趕回中隊,拿出自己新領到的作戰靴,親手給老人換上,老人家穿上?亮的靴子興奮得像個小孩子,眼眶裡噙滿了淚水。之後逢人他就說「我有一群兵兒子!」』李佰特對記者說。
30多年來,較場口中隊先後與轄區街道、社區、養老院、醫院、學校以及社會單位結成共建對子100餘個,開展軍訓和消防培訓演練2萬餘次,受教育群眾達10萬餘人。先後幫助群眾解決急難事件6000餘件,資助貧困學生300餘名,幫扶特困老人150餘名,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價值35萬餘元,與駐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情。
『群眾利益無小事,點點滴滴總關情。』這是較場口中隊一直牢記在心的愛民奉獻意識,並在一代又一代中隊官兵的堅守下發揚光大。轄區群眾親切地稱贊:『有事找消防,紅岩來幫忙!』

較場口中隊深入轄區開展實戰演練。重慶市渝中區公安消防支隊較場口中隊供圖
勇氣與智慧並存因地制宜克服重重難關
逆行,是奔向刀山火海的生死未卜;逆行,是水火之戰的無所畏懼。在和平年代,火場如同戰場。百姓的歲月靜好,背後有他們的時刻堅守、負重前行。
對於消防隊員們來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緊繃的神經不敢有一刻懈怠,火警鈴聲響起的那一刻,戰斗一觸即發。
李佰特說,中隊轄區內有全國最長的地下環道,長達6.3公裡,有輕軌1號和2號兩條縱橫交錯排列的地下軌道交通,還有72處地下建築、43.7萬平方米的龐大地下城市商業體,轄區老舊居民區,面積更是達到了100萬平方米,居民8萬人。
這一連串有些『駭人聽聞』的數字對較場口中隊的隊員來說意味著更高的工作難度、更大的工作責任。
『我們面臨的是全國罕見的立體式消防格局。』較場口中隊中隊長杜東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情況,中隊采取的辦法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轄區所有重點高層建築,根據其建築結構、設施分布、消防水源分布等要素,逐一制定消防救援預案。』
『解放碑商圈有535幢高樓,我們就有535套預案。』杜東隨手拿出的一份預案,上面大到建築層數、高度,小到各樓層消火栓數量與位置等上百項數據在列。
『老舊居民區無法行車,需要跑步進入,為此我們甚至牢記每一處的臺階數。』杜東說。
為了保障轄區內群眾的生活安全,較場口中隊所做的努力遠不止這些。中隊官兵深知,部隊駐在城市心髒,職責任務艱巨復雜,執勤訓練決不能有一絲松懈。
『中隊把訓練場放到營區外,因地制宜破解高樓林立、場地缺乏的先天不足,圍繞坡度近50度、高差達200米的「十八梯」小道,每天早中晚「三跑」(綁沙袋跑、提水帶跑、背氣瓶跑)風雨無阻,每周濱江路10公裡長跑,每月無預案實戰演練雷打不動。』李佰特說。
正是數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纔成就了這支傳奇的消防中隊,連續20年執勤安全無事故。
記者手記:我們無法體會冰天雪地中被水浸透衣衫的寒冷,無法體會烈日炎炎下穿著消防服奔跑的艱辛,更無法體會他們每天與死神賽跑的決心和勇氣。但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消防隊員的信仰裡承載著人民的安危,他們用忠誠和生命詮釋著初心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