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紀念『三個90周年』】『英雄城』以創新為『武器』 打響經濟轉型昇級戰
2017-08-02 12:39: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藍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南昌8月1日電 90年前南昌城的一聲槍響,奏響了人民軍隊成立的樂章,南昌從此與『英雄城』這個稱呼緊密相連。90年後的今天,發展中的南昌又打響了另一場『重要戰役』——經濟轉型昇級戰,這次使用的『武器』是創新。

  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紀念『三個90周年』網絡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在江西啟動。近日,該活動采訪團走進南昌,當地的一些創新企業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偌大的廠房空無一人,只見機器運轉,這是經智能化改造後工廠內的真實生產場景,較以前的生產方式而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傳統生產線上需要多名操作工人,而數字化生產線上只要一名監控室工作人員即可。』江西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景豐說。

  這家公司是江西省引進的第一家從事工業4.0智能制造的國內主板上市公司,2016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智能制造項目在南昌經開區正式投產,僅今年一季度的訂單總額就高達5億元。

  據介紹,『工業4.0』的概念由德國提出,主要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明匠立足於江西之後,正通過這一概念,助推當地乃至全省的智能制造產業昇級。明匠智能項目部經理王專說:『我們正和永修的一家鞋廠洽談合作,如果成功的話,預計能將鞋廠的效率提昇至原來的三倍,人工減少一半。』

  『制造』到『智造』的轉變是南昌工業轉型的一個方向。另一方面,南昌也在加快開發新技術,發展新產業。

  每到夜晚,南昌就成了燈光的海洋。一江兩岸覆蓋近300棟建築、60萬個光源,構成了兩岸長達8公裡的燈光畫卷,向市民和外地游客敘說著江西故事。如今,贛江『一江兩岸』燈光秀已成南昌的一張名片和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個窗口,正成為南昌吸引游人,點亮『夜經濟』的法寶。

  而該燈光秀所用的LED燈中難度最大的高樓部分就由本土企業晶能(江西)光電有限公司承擔。

  2016年1月,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會同晶能光電、晶和照明共同申報的硅襯底LED技術獲得全國唯一的國家技術明一等獎,成為江西首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南昌以該技術為基礎,陸續出臺了《關於促進LED產業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關於打造『南昌光谷』決定》等政策文件,助推南昌LED產業發展。

  江西省政府於2015年制定規劃,要把南昌打造成全國的LED光谷,建成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LED全產業鏈研發、制造和應用基地。規劃提出,到2020年南昌LED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佔全國15%,其中硅襯底LED技術收入達到500億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7年上半年南昌市財政用於科技方面支出增長48.3%,增幅高於全市一般預算支出20.8個百分點。

  為提昇科技支橕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南昌特地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在2016年10月下發《關於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5年努力,力爭南昌進入首批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在創新發展布局上,南昌將舉全市之力,全面提昇南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創新驅動能力,重點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城,形成以南昌高新區為龍頭,以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小藍經濟開發區和臨空經濟區為骨乾,以長堎、昌東、昌南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支橕的自助創新核心區。

  在發展目標上,南昌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5%,從事研發活動人員超過3萬人,建設1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年專利申請量增長20%以上。此外,高新技術企業要達到550家以上,新增上市(掛牌)科技型企業20家。(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