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揮師渡江雕塑
踏訪南昌,我們見到了完成使命、榮歸故裡的海軍163號『南昌艦』。其實,這艘國產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南昌艦』是第二艘以『南昌』命名的軍艦。 1949年9月19日,在上海地下黨的領導策動下,國民黨軍艦『長治』號上的43名福建籍愛國士兵於長江口舉行起義。後為避免被敵機炸毀,我華東海軍請示上級同意,決定將艦上火炮、儀器、電臺等主要裝備卸下後自沈水下,新中國成立後方打撈出水修復,命名為『南昌艦』,成為華東海軍艦艇部隊的指揮艦。 1953年2月,毛澤東主席視察海軍部隊,乘坐『長江艦』『南昌艦』出航,並在四天時間裡先後五次書寫了同一內容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強軍!人民軍隊締造者的殷殷期盼,也是萬千將士的切切心聲。抗戰時期,八路軍一手持槍一手荷鋤,在小米都吃不飽的時候,就懷有了研究航母、打造航母的決心。到今天,我們不用再踮著腳尖羡慕別人家的武器,我們的海軍艦艇開啟了『下餃子』模式,國產航母下水更是矗立起新的裡程豐碑。
強軍!我們不僅僅志在大地、海洋,而且志在藍天。南昌航空城,一架架已經走進歷史的戰機排列在展館裡,述說著新中國航空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的發展歷程。往前追溯,早在北伐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選派乾部去蘇聯學習航空技術。1930年春,紅軍在鄂豫皖邊區繳獲一架國民黨空軍的『柯塞』式飛機,後命名為『列寧』號,飛行員龍文光經教育參加了紅軍,駕機轟炸黃安縣城。遭紅軍圍困的黃安守敵本以為這架飛機是趕來的自家援兵,等爆炸聲響起,纔發現機身上『列寧號』三個紅色大字赫然入目,方知是紅軍的打擊從天而降,一下子亂了陣腳。紅軍乘勢發起猛攻,一舉拿下了黃安城。
讓我們乘時光機回到1930年3月16日的羅山縣——因油料耗盡迫降在河灘上的龍文光,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落在了國民黨統治區域,不斷地向圍攏上來的紅軍戰士、赤衛隊員及數百名群眾吆喝:『趕快去報告當官的,想辦法弄點汽油來。』歷史的細節充滿戲劇性,但不爭的事實是,那些年,飛機是別人家的,汽油也是聞所未聞的奢侈品。
即便是20年後的朝鮮半島三千裡江山,天空是美國人的,月亮則是志願軍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人民空軍憑借膽氣殺出了一條『米格走廊』,僅僅只能有限地護衛脆弱的後勤補給線。如今,在藍天之上,國產戰斗機、轟炸機、直昇機、預警機、艦載機、運輸機應有盡有,中國成為數一數二的能夠自主研發兩款隱形戰機的國家。
目光回轉朱日和,大漠、烈日、長空、旌旗,一場氣勢磅礡的沙場閱兵浩蕩舉行。威武的迷彩方陣、轟鳴的滾滾鐵流、呼嘯的矯健戰鷹,人民軍隊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權益,為了捍衛地區與世界和平,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90年走過的路,沒人松懈;90年受過的累,沒人埋怨。這盛世,方纔如先烈所願!

『這盛世如你所願』(圖片設計:郝永紅、周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