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青島的『海水稻』試驗田。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拓攝
為什麼要研發種植海水稻呢?在袁隆平的『豪宅』裡,懸掛著這樣一張『特殊』的中國地圖。

懸掛在袁隆平『豪宅』裡的地圖。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正穹攝
這張懸掛著的地圖時刻提醒著我們:中國內陸有近15億畝鹽鹼地啊!這些地如果沒有被充分地利用,將是多麼大的一個損失!
海水稻試種、推廣成功後,按照每畝鹽鹼地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中國人!
這不僅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巨大,甚至將深刻改變人類的命運。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8億飢餓人口,如果全球143億畝鹽鹼地都能種上海水稻,意義不言而喻!
袁隆平希望未來能夠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之所以定下這個目標,袁隆平說:『種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蟲害……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產量不高,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狀態,農民種了連成本都收不回,積極性就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到畝產300公斤,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
『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一句最朴實的話語,說出了袁隆平的科研之道——讓科技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袁隆平在田間。資料圖
袁隆平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戰人類糧食歷史的奇跡,成就了最平凡的稻谷,挽救了大地上的飢餓。稻谷飄香中,袁隆平自己也早已成為了另一個奇跡。
『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這句中國諺語在袁老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留取三尺臥榻,夢成萬千稻香。
這就是一個87歲中國人的故事:埋頭苦乾,把一生浸在稻田裡;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