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位於成都市中心繁華商圈的網紅餅店,排隊20餘人中竟有7人是托兒。此事日前被媒體蹲點證實並曝光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成都市該轄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調查取證後,對商家進行了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教育,商家則承諾不會再有僱托排隊行為。至此,一起『假排隊』虛假營銷事件終了,但當地輿論的質疑沒有停止。
『網紅奶茶店每日投入萬元請托排隊』『網紅店僱專人前門買後門還排隊』……7月28日,記者以『虛假排隊』為關鍵詞進行網絡信息搜索發現,『假排隊』虛假營銷現象頻頻見諸媒體,相關內容超過1600篇。業內資深營銷培訓師馬駿告訴記者,實體店僱托造勢與電商刷單引流行為大同小異,但現行監管約束卻遠不如電商領域。
對商家涉嫌違法的不誠信經營行為,執法人員不能僅口頭教育了事。有律師指出,經營者僱人排隊,利用交易信息的不對稱,人為營造產品暢銷假象,利用人們好奇心和從眾心理獲得口碑和利益,已經涉嫌消費欺詐。而執法部門對此有訓誡無懲戒的處理方式,則暴露了對類似問題的監管存在缺陷。
『實體店線下刷單更像是商家打的擦邊球,很難對其定性。』馬駿稱,在電商平臺,每一筆交易都會留下數據,而大數據分析幾乎可以讓線上刷單無處遁形,從而維護電商平臺正常的商業秩序。但『僱托排隊』等其實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老套路,像一些大型商場、大型火鍋店開業、樓盤開盤,往往都會請人排隊,制造供不應求的熱銷場面。
『從社會倫理角度來看,這確實涉及企業誠信問題。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手段,要杜絕這種行為很難。只有通過消費者的體驗和判斷以及時間的篩選,商家的優劣纔能顯現。』馬駿說。
但在四川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葉東靈看來,治理這一亂象並非無法可依。他認為,『僱托排隊』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更是一種消費欺詐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消費者可以要求雙倍賠償。
『這是一種觸犯有關法律的行為。盡管證據落實和具體執法都具有一定困難,但卻不能聽之任之。相關部門應將之視為惡意競爭、欺詐消費者、擾亂正常商業秩序的行為,予以及時打擊,倒逼商家遵循市場規則。』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則表示,要治理商家激烈競爭下的亂象,可以通過建立行業內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處處難行。(記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