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據中央氣象臺統計,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生成數量偏少,但7月份開始進入臺風活躍期,有8個臺風陸續生成,特別是最近10天,生成3對雙臺風,歷史罕見。

第9號臺風『納沙』和第10號臺風『海棠』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個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而進入7月份,有8個臺風陸續生成,數量超過常年同期的2倍。這其中,最近10天內生成的第5號臺風『奧鹿』和第6號臺風『玫瑰』、第7號臺風『洛克』和8號臺風『桑卡』,以及第9號臺風『納沙』和第10號臺風『海棠』都是雙臺風。
氣象專家表示,最近南海和菲律賓周邊的大氣背景場比較有利於臺風的生成。因為生成的數量比較多,相距的距離又不遠,發生互旋也是正常的現象。其實每年都會有這種雙臺風的出現,但從歷史上這種統計來看,在10天之內出現三對雙臺風還是比較罕見的。

兩個臺風相互作用形成雙臺風
專家介紹,兩個臺風相距1200公裡左右會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雙臺風效應,通常表現為一個臺風圍繞另一個作逆時針旋轉或者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在此過程中,它們之間有水汽的輸送和能量交換,並對彼此的移動路徑和強度產生影響。『納沙』以臺風級強度登陸臺灣後,登陸福建時仍然達到臺風強度,比較少見。
氣象專家說,臺風『納沙』在越過臺灣島以後,在福建二次登陸還能夠達到臺風強度,這是比較少見的,它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一個強度,和它南側有『海棠』臺風給它非常強的水汽輸送是密切相關的。
專家提醒說,每年的7到9月份都是臺風最為活躍的時段,因此東南沿海地區需密切關注臺風動態,及時做好各項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