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尋夢天舟探索太空』『青年之聲』微心願圓夢行動的各民族青少年們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內合影。中國青年網記者朱夢琪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8日電 『太震撼了!』4月20日晚,當史上最霸氣『快遞小哥』天舟一號發射點火騰空而起時,在發射現場有一批特殊的客人激動不已地喊道,他們是來參加『青年之聲』微心願圓夢行動的各民族青少年們。多年後,來自雲南貧困山區的佤族姑娘田忠英一定還會記得這一天的奇妙之旅,以及自己跟『微心願』資助人韓叔叔對話後寫下的心聲:『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成為像叔叔(那樣做)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一次活動播撒一片希望,700多個日夜堅守成就一項偉大事業。兩年前的4月28日,『青年之聲』互動社交平臺正式上線,肩負著共青團+互聯網的重要使命從此揚帆起航。回望成長路,一路奮進、一路前行,『青年之聲』用實際行動給小伙伴們送去了希望。『青年的需求,我們的追求』已深植於每一位團乾部的血脈之中,這是『青年之聲』的理念責任,更是共青團的使命踐行。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共青團+互聯網『鍵對鍵』
『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青年有什麼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共青團工作的殷切期盼。
『打造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群團工作新格局。』這是《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對新時期群團工作的明確要求。
青年在哪裡?青年想什麼?青年有什麼困難?團組織能幫他們做些什麼……這些緊迫問題必須回答。『眼下團組織和團乾部的最大問題是離青年太遠,不深入青年,不了解青年,不會和青年聊天,不能解決青年的困惑。』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直面問題,一針見血。

兩年來,『青年之聲』平臺頁面歷經50餘次昇級淬煉,越來越貼近青年上網習慣,圖為團中央『青年之聲』首頁。網頁截圖
『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是當代青年最鮮明的特征,當科層制的組織形態不斷拉大青年與團組織的距離,當新一代青年不斷突破『單位制』在互聯網實現『自我組織化』,一個打破層級、地域、組織限制,直接聯系、直接服務、直接引領青年的『青年之聲』平臺應運而生。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構建團青關系新格局,實現共青團和青年交流鍵對鍵,兩年時間裡,『青年之聲』前行的步伐一刻未曾停歇。
做好共青團工作,必須找得到青年身影。在線上,『青年之聲』5800多個終端依次建成,平臺累計訪問人次超過百億,提問2000多萬條,回復千萬餘條。普通青年一鍵直通團中央,對話無障礙、溝通無距離。
做好共青團工作,必須抓得住青年需求。在線下,團中央本級20個服務體系相諧相生,全國1.3萬個服務聯盟遙相呼應,200多萬名專家群賢畢至,22萬餘場主題活動異彩紛呈,覆蓋青年7000多萬人次。
作為改革的排頭兵、試驗田,兩年來,『青年之聲』融植於根,實現了與共青團工作的全面對接,大大提高了工作運轉效率;融通於行,『青年之聲』與『青年之家』資源共享,聯動呼應,形成了共青團O2O新模式;融匯於力,服務聯盟將『分籌』的共青團資源動員方式變為互聯網環境下的協同『眾籌』;融情於眾,『青年之聲』架起了互動橋梁,團乾部和專家在這裡對話青年、讀懂青年。
突破壁壘打破層級面向青年互動『心連心』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答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團縣委副書記王譚俐在『青年之聲』上提出的關於從嚴治團的問題。網頁截圖
2017年1月20日,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團縣委副書記王譚俐像往常一樣打開『青年之聲』頁面。突然,一個驚喜迎面而來,她之前在『青年之聲』平臺上提出的關於從嚴治團的問題,得到了秦宜智同志的回復。『小譚同學,加強基層是共青團改革的重點內容。讓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乾,從我嚴起,共同為從嚴治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春將至,希望你和身邊的小伙伴們聞雞起舞、再創佳績!』內容鏗鏘、言語溫暖,『書記的回答既是工作的方向,又是前行的動力,更是共青團組織直抵人心的力量與溫度。』王譚俐這樣說。
突破壁壘、直面青年,打破層級、解惑基層,改變方式、轉變作風。這是互聯網的特性所在,更是共青團改革的決心使然。『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從團中央書記處同志到各級團組織負責人,從機關到基層,團乾部和專家們與青年們鍵對鍵交流、心貼心互動。
『西部計劃政策保障有力,管理機制科學,工作體制完善,考核監督嚴格,項目實施成效顯著,專業化、組織化程度提高,有效避免了「志願失靈」現象的出現。』團中央志工部這樣為青年志願者解惑。
『進入青春期中期階段,社會化任務已經由學業為唯一中心轉變為多中心,其中,正確處理戀愛關系也是中心任務之一。』團中央『青年之聲』成長服務聯盟導師鄧希泉這樣為一位年輕教師『定心』。

青年偶像張藝興受聘為『青年之聲·湖南』服務聯盟特約專家。團湖南省委供圖
在貴州,各路專家開闢『專帖』直接對話青年,讀書會交流日等異彩紛呈。在陝西,團省委負責同志通過平臺發出新春祝福,與青年一同加油2017!在湖南,青年人氣偶像張藝興入駐做客『青年之聲』,掀起青年互動小高峰。
『長征精神對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學習意義?』福建青年之聲的一句問詢,激起青年們5000多次傾訴。『兩會有啥事我們幫你問』構建青年發聲新渠道,收集網友留言建議萬餘條,獲央視新聞關注報道。『京津冀晉蒙青少年增綠減霾共同行動』服務中心工作,線上互動助力環保概念傳播。
『「青年之聲」積極適應青年的交往方式,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的建立,在聚攏青年的同時進行思想引導和新聞宣傳,激發了青年參與線上交流的熱情。』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如此評價『青年之聲』的潤物無聲。
超百億次的瀏覽、數千萬次的互動,帶來的是深抵內心的浸潤。以網絡形式重塑組織引導力,『青年之聲』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構建起了實時互動、雙向交流的新型團青關系,真正發揮了在互聯網上引領青年跟黨走的重要作用。
聚集資源全團共享服務青年需求『實打實』

團中央『青年之聲』健康服務聯盟專家,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頜面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王佃燦博士為河北承德海岱村村民提供義診服務。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攝
『我的腳脖子疼得厲害,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聽說有北京的專家到村裡義診,我過來看看。』2017年4月18日,在河北貧困縣隆化縣的一個小山村,村民李富文一大早趕到義診點。在這裡,參加團中央『青年之聲』健康扶貧行的專家們正在為村民義診。
廣泛動員社會資源,實現全團專家無層級共享。當來自北大口腔醫院、航天中心醫院等北京多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們驅車四個多小時風塵僕僕到來時,承德市、隆化縣各醫院的醫生和當地群眾們正在熱情地等候。河北共青團的一位團乾部說:『團中央「青年之聲」助力脫貧攻堅,專家們帶來的除了專業和希望,更有團內團外、機關基層的全面融合。』
『要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固然要通過適當的組織方式,但關鍵還是在於能否滿足青年的多方面需要,其中既包括在學習成長、就業創業過程中的現實需要,也包括通過社交尋求共同興趣愛好和情感認同的需要。』鄭長忠表示。

2017年4月21日,第九期『青年之聲』眾創互聯路演驛站在京舉行,一位創業青年在項目路演結束後回答投資人提問。中國青年網記者包?攝
青年的訴求需要回應,更需要實打實的服務。團中央『青年之聲』20個服務體系全方位示范,從成長成纔到創業就業,從身心健康到讀書婚戀,從網絡安全到科技體育……近200場活動,300萬人次覆蓋,『青年之聲』廣泛整合社會資源,與青年同呼吸共命運,讓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
6歲喪母,15歲喪父,因貧困兩次輟學外出打工,花一樣的年紀,如何生存下去已經成了聶來必須面對的問題……直到他遇到了『授漁計劃·青年之聲』。2015年啟動的『授漁計劃·青年之聲』一幫一助學行動,為聶來提供了上職校的機會,並改變了像他這樣的千餘名青少年的生活軌跡。
隨著春季人社部門100多個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陸續舉行,『青年之聲』將再為高校應屆畢業生公布130多萬個工作崗位……

2017年4月23日,『青年之聲』單身青年聯誼會第15期在京舉辦,來自中國電建、中國中軟、中國建行、中國中鐵等單位的80多名單身青年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王金笛攝
『近八成青年因生活圈子窄而脫單難』、『超七成青年希望事業家庭兩手抓』,2017年2月,依托『青年之聲』開展的《大中型企業青年婚戀觀調查報告》公布,為服務青年婚戀提供了精准依據。『青年之聲』每月舉辦單身青年聯誼會,16期活動為近2000名青年帶來脫單希望,47家婚戀服務點入駐平臺,為各地青年交友搭起一座座便捷的鵲橋。
每一個青年需求的『痛點』,都是『青年之聲』的關注重點。
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戀、就業、創業、文化……《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為青年發展送上十全大禮包,各級『青年之聲』先行先試,服務聯盟對接青年發展全覆蓋。兩年來,『青年之聲』服務青年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在黑龍江,青年王堂鑫的一次嘗試性提問,為自己贏得了學習機會和創業資助,輻射就業崗位近10個。在江蘇,『窗口化』服務贏得青年青睞,『青年之聲』聯動『青年之家』,真正走進青少年群體的『朋友圈』。在山東,『青年之聲』民生大集匯聚六大服務聯盟和社會志願志願服務隊,為廣大青少年獻上服務盛宴。在浙江,『親青籌』『親青創』『親青戀』『親青幫』四大品牌覆蓋服務青年成長全『流域』。
這是一種信號,更是一個縮影。
線上線下、多點開花,重心下移、走進基層,創新手段、開拓載體……
這是一種趨勢,更是一個願景。
『青年之聲』V5.0正蓄勢待發。集『調查、發布、互動、推廣、報名、培訓、評選、考核』八大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圈為『青年之聲』建設實現『四個融合』提供服務閉環,全新改版移動端為互動助力加碼……
『青年之聲』在砥礪前行,共青團改革在深化突破,這是共青團+互聯網的時代擔當!這是共青團全面提昇網上群眾工作水平,密切團青關系、有效吸引青年、廣泛團結青年,把最大多數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的必然要求。
回首730多個日夜,我們風雨兼程、戮力同心;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懷、意志昂揚。在網上共青團的璀璨天空中,『青年之聲』正在閃爍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