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頒發榮譽證書。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勞動光榮,成就出彩人生;創造偉大,高揚進步風帆。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在安徽同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
從全國總工會機關到新疆烏魯木齊,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到安徽合肥,2013年至2016年每個『五一』前夕,習近平都要與勞動模范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禮贊勞動創造,謳歌勞動精神。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纔能實現……』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都表達過尊重勞動、尊重人纔的理念。一句句暖心的話透露著深情,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在邁向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億萬勞動者煥發出驚天動地的磅礡力量。
勞動光榮:『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習近平曾用2000多年前《左傳》中的古語闡釋最朴實的道理。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總工會機關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再一次強調要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
早年對勞動的切身體驗,是習近平思想脈絡的重要源頭。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主動申請從城市來到陝北農村插隊,一頭紮進最基層。在農村生活的7年間,種地、拉煤、打壩、挑糞……習近平什麼活兒都乾過,鄉親們說他是『吃苦耐勞好後生』,對人民的深情和對腳下土地的擔當,也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
習近平曾回憶自己在延安插隊時參加勞動的經歷。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臺專訪,他回憶說:『剛剛參加勞動的小女孩,十五六歲,我們當時也十五六歲,拿跟我們一樣的工分,我們覺得簡直是一種歧視,實際上是自己沒本事。但是這一年下來我就乾得沒黑沒白,風裡雨裡我們都在窯洞裡鍘草,牲口圈裡鍘草,然後一樣一樣地學。當然這些,一年過去了以後全掌握了,體力也上來了。後來就評成十分,十分還是裡邊最壯的勞動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有平凡而輝煌的勞動,都標注著建設者們奮斗的底色。習近平在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都不能貪圖不勞而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