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老人被騙鳥巢領錢 好哄好騙不好勸
2017-04-26 16:05:06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劉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自4月24日起,鳥巢湧入來自多地成群結隊的『特殊游客』,這個以中老年為主的人群無心游覽,大多聚集一團竊竊私語,不時翻看手機。對陌生人他們十分警惕,只稱自己是游客。(4月26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

  事實上,這些中老年人是一個詐騙團伙的受害者。而且,4月22日起,北京警方就已通過『平安北京』官方微博闢謠此活動。此後幾日,公安部門通過各種媒體先後發布相關闢謠信息,提醒大家不要上當。文中提到,盡管警方在現場對這些受騙者進行了勸返工作,但一些受害者依然對這一騙局『深信不疑』,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有句客家俗話叫『老人成細』,意思是:當人老了,性情會變,變得像小孩一樣任性,需要我們像對待小孩那樣給予他們關愛。說句實在話,現實生活中,有些老人比小孩子還好騙。小孩子有父母看管,身上也沒錢,騙子瞧不上,老人就不同了,具備『三要素』:有錢、怕病、沒人管,騙子容易乘虛而入,抓住老人心理開始『忽悠』。從眾多被騙老人的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上當受騙的老人,並非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很多堪稱人情練達的長者、世事洞明的智者,他們為何也上當?多半老人心態使然,與眼界、見識沒有多大關系。

  具體來說,老人被騙主要是存在三個焦慮。一是身體焦慮:疾病與死亡。老人已不再年輕,即使再有學問、再有見識也比不上半個小時痛苦,當焦慮灼傷自信、恐懼衝毀理性,決策便會偏離正常的思維;二是經濟焦慮:貧窮與幻想。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主要生活來源依靠著早年的積蓄和子女的贍養,不勞而獲的幻想會逐漸取代內心的理智;三是心理焦慮:空寂與茫然。盯上老人的部分騙子有時會大打『感情牌』,有老人形容,『比自己的兒子女兒還要親』。話說到這份上,老人豈能不上當?

  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老齡化,老年人口佔比越來越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佔總人口的10.8%。老年人市場、老年人服務已成為社會問題,不再是一家一室之事。一個法治秩序良好的社會,決不容許某個行業、領域詐騙現象橫行。這就需要我們社會和政府攜起手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嚴肅打擊詐騙行為;進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務體系,增強老年人防騙意識,讓每個老年人都有一個幸福晚年。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