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造太空空調、治骨質疏松——天舟一號要在太空做4項實驗
2017-04-21 09:19:32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實驗三: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

  【實驗目的】『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目的是檢驗微米作用距離下物體之間的引力關系是否仍然滿足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一個純基礎物理實驗,可以為引力理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在這個實驗中,一個很核心的技術是靜電懸浮加速度計,本次飛行實驗就是檢驗這一核心技術。

  【實驗價值】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教授周澤兵說,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相對傳統加速度計而言,具有測量范圍小、精度高等特點,僅有法國等幾個少數國家掌握這一尖端技術,並且對我國高度保密,我們只能自主研發。

  華中科技大學從2000年開始,經過持續攻關,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系列產品,分別於2006年和2013年成功完成了兩次在軌飛行實驗。本次飛行實驗不僅加速度計檢驗精度更高,為下一步的非牛頓引力實驗提供了技術基礎,還為我國衛星重力測量和空間引力波探測等計劃的實施提供重要支橕。

  實驗四:主動隔振關鍵技術

  【實驗目的】航天器上雖然是微重力環境,但由於飛船姿軌控、風機、飛輪、帆板的動作,仍存在不少擾動。微重力科學實驗如果不能克服這些微擾動,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失去了上天實驗的意義。衛星上的對地觀測相機和天文望遠鏡,如果遇到振動,就會降低成像質量。所以一定要隔離振動,為航天器創造更好的條件。

  【實驗價值】隔離振動一般可采用彈簧或阻尼器,叫做被動減振。但要做到隔離每秒鍾1次以下的振動,並將振動的幅度降到擾動源的千分之一,這樣高指標的要求,只能采用主動隔振。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副研究員董文博說,該項實驗為國內首次實施,將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後第3個在軌采用主動隔振控制技術服務於空間微重力實驗研究的國家。實驗將極大支持和推動空間站高微重力實驗平臺的研制建設,取得的技術成果可以直接服務於空間站階段的空間科學實驗載荷。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