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細數國家級新區25年發展成果
2017-04-19 10:35: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若乾年後,人們回想2017年春天,仍然難以忘記的一件大事,將是河北雄安新區的設立。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也必將成為中國創新治理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際上,雄安新區已經是中國第19個國家級新區。從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到2017年4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國家級新區25年的發展,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增添了動力,成為了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引領經濟發展

  契合戰略空間

  國家級新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其總體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所以看待國家級新區,不能局限於一時一地。

  將25年來國家級新區獲批成立的時間串聯起來,會發現這是一個從加速再到趨緩的過程。從上世紀90年代唯一的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後,時隔14年,第二個國家級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纔獲准成立。2010年(重慶兩江新區)、2011年(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各有1個國家級新區獲批,2012年有2個(蘭州新區、廣州南沙新區)。2014年,國家級新區獲批復速度加快,連續兩年分別批復了5個:2014年,陝西西咸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四川天府新區;2015年,湖南湘江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福州新區、雲南滇中新區、哈爾濱新區。到了2016年速度回落,該年批復了2個(長春新區、江西贛江新區)。2017年至今批復1個(河北雄安新區)。

  這一變化,不能不說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有著密切關聯。在浦東新區成立的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14年,在經濟發展上有了新的努力方向,更有了使不完的乾勁,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當年,中國GDP增長率驚人地超過了14%,GDP總量出現在了世界20大經濟體的榜單中。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經濟增速一直保持高位。到2010年,也正是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成立的年份,中國的GDP總量首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說,在2014年前成立的6個國家級新區既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又享受了中國經濟騰飛的紅利。

  而這6個早期設立的國家級新區,在地理位置上多偏重於直轄市、沿海、沿江的地區,包括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廣州南沙新區。只有2012年8月成立的蘭州新區身處西部內陸。

  到了2013年,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新常態』的概念,指出要既防范增長速度滑出底線,又理性對待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上又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的特點包括: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一深刻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新變化的判斷,使得2014年以後增設的國家級新區承擔了更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創新轉型的責任。

  這一認識的轉變,也使得國家級新區在地域分布上,清晰地呈現出了從東部向西部、中部、東北部擴散的趨勢。2014年以後成立的國家級新區更多位於中西部、東北地區,旨在激發更多內陸地區的經濟活力。比如西咸新區、貴安新區、天府新區、哈爾濱新區等。同時新建新區也與國家的空間開發戰略契合,比如在長江經濟帶上的有南京江北新區、江西贛江新區等。而最新成立的河北雄安新區,則無疑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步。目前,國家級新區是東部8個、西部6個、中部2個、東北地區3個。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