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課上,老年人們認真的聽講,做筆記。圖為奧運村街道綠色家園社區養老驛站內老人們上智能手機課。奧運村街道綠色家園社區養老驛站供圖
千龍網北京4月17日訊 65歲的孫桂芬帶上手機出了門,如幾個月來的每個周五一樣,到社區驛站上課。智能手機課是孫桂芬最不願錯過的一堂課。課上,孫桂芬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聽,時不時在本子上做著筆記,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自從家門口的社區養老驛站裡開了智能手機課,每個周五下午我都盡量把時間空出來,感覺像是一下子回到了學生時代,上課做筆記,下課自己練習,不懂的地方就找老師問。』
『現在學會了網上掛號,也不用跑到醫院去排隊了。『孫桂芬說,年齡越來越大,腿腳也不利索,學會了上網,還真省不少麻煩。
『現在會網購、掛號,還會用微信、美圖秀秀,地圖導航,還在手機看新聞、看視頻……』當被問及學會的內容,孫桂芬自信滿滿的說出了一連串。
對於孫桂芬來說,每次上課都像是打開一扇神奇世界的新大門。『以前不明白孩子們怎麼坐在家裡手指點幾下,就把東西買好了。』如今的孫桂芬自己也學會了上網買東西。『看到最近網上在打折,好多東西比超市裡便宜,趕緊試著學到的步驟買了不少日用品,幾個小時快遞就送到了家裡。』體會到網購快感的孫桂芬一臉滿足的對記者說,自己也終於趕了一把網絡『時髦』,搭上了互聯網快車。
『互聯網+』大潮下,衣食住行紛紛進駐互聯網,網上購物、網絡訂餐、網約車、網上繳費……當下,無論是家裡單位,還是公交車、商場裡WiFi也隨處覆蓋,網絡如同空氣一般散布於生活的每個角落。
不僅年輕人熱情地擁抱互聯網,越來越多老年人也積極地搭乘『互聯網+』這輛快車。奧運村街道綠色家園社區養老驛站一位工作人員說,『老年人都很有求知欲,時代發展快,老年人學東西慢,但沒人自願被時代落下。』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佔比達95.1%,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而且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趨勢,手機不斷擠佔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頻率。
記者了解到,驛站裡上手機課的老年人集中於六七十歲的年齡段,最大還有80多歲的老年人。每次來授課的都是大學生志願者,每次3到4人,他們圍繞教授的內容制作課件,上課教完之後發到微信群裡,以便老人忘了或者不會的時候能隨時找出課件學習。
『現在我每天都用手機和小孫女視頻,雖然不住在一起,也感覺天天在身邊一樣。』69歲的鄒明說,學會使用微信之後不僅和子女聊天方便了,而且還找到了之前好久沒聯系的老朋友、老同學。
老爺子還是個民樂愛好者,喜歡吹葫蘆絲,過去只和附近的老伙計們玩,現在微信聯系方便了,約各種民樂班子互相切磋技藝,拉個群就搞定了。而且鄒明還關注了不少樂器、養生類的公眾號,鄒明表示通過網絡學了不少新東西。
『大家在一個群裡,隨時想聊天都行,而且通過朋友圈,也互相知道動態。教授的內容中,老人們收益最多的就是微信。』驛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老了渴望陪伴,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子女不在身邊,但當下發達的網絡部分的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為老年人的生活增也添不少樂趣和便利。

不僅年輕人熱情地擁抱互聯網,越來越多銀發族也積極地搭乘『互聯網+』這輛快車。圖為志願者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
奧運村街道綠色家園社區養老驛站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