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總理為何力推『中國制造2025』:引領制造業從『大』到『強』
2017-04-15 23:01: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馬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制造2025』將助力中國加強制造業創新,促進產業轉型昇級,成為『高科技天堂』——美國《福布斯》雜志、西班牙《世界報》等海外媒體日前這樣評價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5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持續引起海外制造業專家和輿論的普遍關注。專家認為,『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和產業昇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創新促進產業昇級

  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昇級的關鍵期,而『中國制造2025』則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邁向創新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昇傳統產業。

  《福布斯》雜志網站日前刊文說,『中國制造2025』表明中國正在推進創新,加快產業昇級步伐。中國需要通過創新在全球發展中保持競爭優勢,立於不敗之地。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蔡源說,中國經濟現在正處於轉型階段,傳統制造業的優勢正逐漸降低,水、電、土地等生產資料成本上昇,人工成本也不斷攀昇,這促使中國制造業必須昇級。

  近年來,中國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明顯提速,促使智能制造水平持續提昇,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為傳統產業轉型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

  蔡源說,中國有一些產業,包括軌道交通裝備、通信、電力裝備等已經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以通信產業為例,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已經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熊榆說,中國引進或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技術或創新,在經過中國市場培育後,又催生了創新和變革,進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影響力。

  目標瞄准新興產業

  在信息化浪潮下,工業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昇級的同時,瞄准全球新一輪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傳統產業與3D打印、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緊密結合。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說,中國企業正開始主導過去30年來一直由韓國和日本制造商引領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隨著環保觀念深入人心以及汽車制造商加大對電動車的投入,鋰離子電池生產至少在未來10年內會是一項重要技術。

  研究機構基准礦業情報總經理西蒙·穆爾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從小型電動自行車到大型純電動汽車都在快速發展,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正在佔據世界領先地位。

  據基准礦業情報測算,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生產能力將佔全球的62%,美國和韓國分別佔22%和13%。

  此外,作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在新舊動能轉換之際,機器人產業成為新亮點之一。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34.3%。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40個,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800家。

  熊榆說,中國同時具備龐大內需和科技實力,推動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的制造業革新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大方向。

  國家推動長遠發展

  『中國制造2025』針對全球傳統和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結合不同產業發展現狀,合理制定了逐步提昇制造業的方案,使中國在全球各產業的價值鏈地位全面提昇。

  專家認為,產業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行動,要想確保持續競爭力,還需要國家財政支持和不斷的科技研發。埃及埃中商業理事會副主席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產業昇級不能單純依靠商業利益驅動,還需要國家從遠期規劃和財政兩方面提供指導和支持。

  為完成目標任務,『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8個方面的戰略支橕和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日前公布《關於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圍繞『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和關鍵任務,著力加強對制造業科技創新、轉型昇級的金融支持。

  西班牙《世界報》報道,中國希望到2025年成為知識密集型產業中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天堂』,雄厚的資金投入無疑將使很多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秩序中佔據優勢。

  中德『工業4.0』聯盟執委會副主席羅家福說,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有類似之處,政府都在其中發揮引導和扶持作用。中國企業只要有創新能力和高質量的產品,就會提昇自身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記者 馬湛 參與記者 徐海靜 孫鷗 夢溫 希強 喬繼紅 鄭凱倫)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