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中國夢實踐者】湯衛平:心懷『鋰』想,矢志不渝
2017-04-13 14:49:2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初見湯衛平,很難想象這個溫和的老大叔是一位掌握著高端科學技術的『大咖』。在新能源儲能領域,他的『離子篩』鹽湖提鋰技術使中國鋰資源的有效開采利用進入一個新時代;他所帶領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湯衛平班組』,是一個以新能源鋰電技術研發為主的高端前沿科研班組;他所研究的領域,現在關乎我國的航天事業,將來還會關乎我們頭頂的藍天、呼吸的空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國內科研條件還很差。湯衛平來到日本,一待就是20年。這期間,他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不僅成為了日本資源技術領域的佼佼者,更成為各國的座上賓和爭搶的『香餑餑』。

  然而在湯衛平心裡,梁園雖好,卻不是永久之家。現在是新能源時代,自己研究的領域在國內同樣非常需要。家裡有很多事情要做,為什麼要在別人家幫忙呢?於是在2010年,湯衛平毫不猶豫地捨棄了在日本的一切待遇,接住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拋來的橄欖枝加盟航天。

  盆底的『鋰』想奇跡

  地球上已探明的鋰資源,大多藏於鹽湖。在蒼茫的柴達木盆地,湯衛平在四年多裡無數次深入盆底,探訪那溶下了國內鋰資源近半數的高原鹽湖。

  過去多年,國內大量的鋰依賴進口,提鋰核心裝置也依賴國外。青海省坐擁巨大的鹽湖鋰資源,卻長期也忍受著資源開發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的現象,工廠的提鋰效率不到50%,都是『用一半、扔一半』,看到此景的湯衛平心裡又急又痛。經過多年努力,他終於用自己過硬的本領,敲開了和當地鋰技術合作的大門。

  在回國之初,湯衛平便著手打造了一支31人的鋰電技術團隊『湯衛平班組』。團隊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了77%,他即是領導,又是導師。在青海,這支『金牌團隊』創造了奇跡。

  如何有效分離離子半徑相近的鎂和鋰,是青海鹽湖提鋰技術的核心問題。目前,世界頂尖技術一般只能提取鹵水中80%的鋰。湯衛平用的『鋰離子篩』提鋰可以將其提高至90%,用『吃乾榨盡』形容毫不為過。『篩子』,其實是一個個藥片大小的黑色圓球,由一種特殊的化學元素合成。當將這種小黑球放入鹵水中,鋰元素將迅速被吸附,猶如一塊塊磁鐵,利用吸附劑結晶結構中的超微孔同鋰離子大小相同的『體積效應』,使吸附劑對鋰離子產生選擇性吸附效應,達到從高鎂含量鹽湖鹵水中分離鋰離子的目的。該技術分離效果明顯優於現有的離子交換膜法,可以將鹽湖鹵水中95%至96%的鋰分離提取出來。

  從高精尖到造福於民

  『湯衛平班組』作為航天創新型研發班組,除了提取鋰資源,還直接服務於我國軍品型號和火箭、衛星、飛船等各類航天器,尤其是各類飛行器的電池儲能問題。

  例如在玉兔月球車上,湯衛平團隊的高比能鋰電池技術保證了玉兔『小身材,大能量』的要求,比以往航天鋰電池的效能提高了30%;空間高比能鋰離子蓄電池已應用於探月三期型號的預研工作,並為下一代衛星電源小型化和輕量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與輝煌的『飛天夢』相比,讓高精尖的航天技術走出『象牙塔』,開發民品、為民所用,也是他們工作重點。新能源汽車領域就是湯衛平他們瞄准的一個行業。續航能力決定著電動汽車的推廣,續航解決了,電動汽車在民眾中的接受度就高了,城市環境也就能逐步改善了,天空會更藍,空氣將變得更好。

  不僅如此,湯衛平團隊還與東方電氣、南方電網展開橫向合作,自主研制完成50kwh高功率型鋰電池儲能系統,奠定大型工程化應用基礎。湯衛平帶領著『鋰』想團隊將創新的觸角從太空著陸到大地,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兒』。

  在湯衛平眼中,鋰電池技術的創新是一個長遠的、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促使中國成為航天、能源強國纔是班組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