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稱『刷單』為管理層授意
『刷單是公司知曉的,當時有些城市還搞過刷單培訓,公司怎麼突然就變臉了呢?』不少接受采訪的該平臺簽約司機表示刷單得到了公司默許。
杜先生告訴記者,當時簽約後,四川代理方曾表示公司初創時可以給自己下單,而且了解到重慶的代理公司還曾集體對簽約司機進行過刷單培訓。
『這是網約車公司剛起步時的潛規則,很多公司都靠刷單賺人氣。』四川分公司總經理陳海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在與總部簽完總代理合同後,『之道出行』公司CEO謝文峰明確告知他『要盡快動起來,公司現在沒有風控,要先把數據做起來,可以給自己下單』,『現在聯系不到謝文峰,但這些內容我都有錄音,司機報案後,我都提交給了公安機關』。
陳海波稱,『之道出行』在全國推行代理商制度,每省一個總代理,每個總代理可發展若乾汽車租賃公司做分代理。總代理費100萬元~200萬元不等,分代理則一般為5萬元。總代理享受代理范圍內所有司機流水的0.5%~1%做返傭;分代理則享受旗下司機流水的2.5%~5%做返傭。
據陳海波介紹,他和另外3個股東累計在成都招募了近20個汽車租賃公司作為分代理,發展了4000餘個客戶端,累計投入200餘萬元。盡管『之道出行』承諾的司機流水1%返傭,但四川總代理只在去年11月拿到過9月份5萬元的返傭。『虛假司機端賬號的買賣費等在扣除相應提成後,也是通過代理一級一級交給了謝文峰及其公司。』陳海波說自己公司差不多虧損了200萬元,注冊司機被凍結的合理勞務費超過千萬元。
平臺封賬,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上月,包括杜先生在內的成都300餘名涉事司機認為『之道出行』平臺存在設刷單騙局套現的嫌疑,於是向成都公安局高新分局報案。該分局相關負責人告知記者:『目前案件已進入受理和初查階段』。據悉,報案司機累計被『之道出行』平臺凍結的投入資金可能達到數千萬元。
本月初,『之道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總公司內蒙古樂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凍結賬號實為發現平臺遭遇大規模『惡意』刷單,經風控系統排查後對異常訂單進行了凍結處理,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此外,該公司還表示,對有司機反映存在的個別平臺合作公司幫助司機注冊虛假賬戶、教唆司機刷單,在明知違法情況下幫助司機規避法律風險等問題一並交與公安機關調查處理。
記者通過公告中的舉報電話聯系到該公司前臺工作人員,對方稱並非凍結所有平臺司機,無刷單行為的司機可攜帶有效證件到公司解凍賬戶並提取現金。客戶端同樣如此。對於平臺司機爆出『之道出行』在刷單問題上存在欺騙等行為,該工作人員未給予回應。
四川偉旭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恩惠就該案向記者表示,網約車司機與網約車平臺在注冊時已實際形成一種合作的法律關系。如果平臺擅自禁止司機提款,司機依法可以追回屬於自己的合法收入。但司機利用平臺漏洞刷單賺取傭金也存在過錯,可能涉嫌合同詐騙罪或盜竊罪。如若平臺的確存在放縱或鼓動司機刷單,且在知情下凍結賬戶,則不僅觸犯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更有非法集資之嫌。
記者了解到,『之道出行』成都簽約司機刷單後遭封賬的情況,在北京、上海、安徽、海南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存在。(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