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纔7天,其拉動經濟的能量已經顯現出來,明確表態支持新區建設的大央企,目前已經達到28家。產業范圍涵蓋清潔能源、建設綠色智慧新城、高端高新產業、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基建投資、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中船重工更是6日深夜宣布『遷企入畿』,成為自雄安新區規劃出臺後,首家明確表達遷址意向的央企。
大央企密集開會『表白』雄安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從4月4日至今,『中』字頭的大央企密集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討論如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問題。會上一把手們紛紛明確表態,支持新區、深度參與。截至目前,已經有28家央企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這28家央企包括:國投公司、中國石化、中國航天、中船重工、中國中冶、中國聯通、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燃氣、金隅股份、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國華電、中國國電、中國交建、中國建築、國機集團、神華集團、中國建設銀行、中核集團、中國能源、招商局集團、新興際華、中國石油、中國大唐、中國廣核、中糧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針對上述名單有關專家分析,最先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央企應該是基本建設企業和交通行業。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上述28家央企態度高度統一,都表示要在雄安新區建設上『爭做排頭兵、先行者』,加快與雄安新區建設規劃的對接,服務和服從於新區建設大局,並且成立了專門工作組開展前瞻性研究和推進相關工作。其中,大多央企是根據自身業務特色尋找與雄安新區的契合點。還有部分企業已在河北省乃至雄安新區有投資項目或者產業布局,成為其參與新區建設的先發優勢。

航拍雄安新區白洋淀景區秀美春色。張帆攝
中船重工明確提出遷入雄安
很快,首家明確表態將遷入雄安新區的央企出現了。據中船重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官方微信4月6日深夜發布消息稱,在黨組擴大會議上,研究通過了推進軍民融合、混合所有、與某私營軍工企業共同出資設立中船重工智能船艇飛機有限公司並將產業落戶河北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的議案。
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中船重工在河北早有布局。公開資料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船重工先後與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三級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利用資金、人纔和技術優勢,積極參與白洋淀環境治理工程,並在保定建設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動力電源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建設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其中1000畝用於海洋防務、智能裝備核心園區建設;戰略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規劃正在落實,將重點發展大數據、環境工程、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健康養老等。
為此,中船重工已將集團七大動力產業注入保定風帆股份公司,重組後的中國船舶重工動力股份公司紮根保定;正在籌劃將擬注入中船重工電子信息產業資本運作平臺『中電廣通』的水聲通信企業長城電子總部由北京遷入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其他水聲及海洋電子信息裝備研制能力等業務也將逐步注入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