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百姓獲得感加強
對患者而言,北京醫改改變了以往的就醫體驗,其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醫事服務費的設立和藥價、檢查費用的降低。
對於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就診的曲大爺來說,對改革的認識經歷了從『困惑』到『理解』的過程。曲大爺八十多歲的老伴患有糖尿病,他定期來醫院給老伴拿藥。8日一大早,曲大爺像往常一樣拿著一元硬幣來掛號,卻被告知要交10元醫事服務費時,他納悶了,『不是沒有掛號費了麼?現在不但沒取消,怎麼還變成了原來的十倍?』
工作人員為曲大爺算了一筆賬:氯沙坦鉀片原來價格45.8元一盒,8盒共計366.4元;醫改後這種藥的價格為每盒37.9元,8盒共計303.2元,這樣算下來總共節省了63元。這樣一算,曲大爺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對於藥價的降低,在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也有體會。今年62歲齊女士患有高血脂癥,她住在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每個月都來社區中心開藥。『一盒立普妥便宜了19塊錢,現在55元一盒,我一個月吃四盒。我們退休工人錢本來不多,藥費降下來挺好的。』齊女士還告訴記者:『我看病首選社區醫院,今年初簽了家庭醫生,很方便,服務態度也好,還指導我用藥,有社區看不了的病時再去其他醫院。』
與藥費相比,CT等大型檢查費用的降低,給患者帶來的獲得感更為直接。在天壇醫院的退費窗口,共有74名患者帶著預約檢查單據前來退費。天壇醫院醫務處處長姜悅告訴記者,新政後頭部CT掃描從180元降為135元、磁共振成像從850元降為400至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為7000元,『醫改前按照原價預約的患者,帶著收費單據來可直接退還差價,享受調整後的新價格。』
對於北京改革,醫衛工作者也普遍表示支持。『醫師服務費調整是利好,取消藥品加成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小。』北醫三院經營管理辦公室管理研究員金昌曉說,醫院去年的藥佔比約為38%,不算高;門急診量比較大,2015年是421萬人,2016年426萬人,按照2015年的數據測算,取消藥品加成後實現平移沒有問題。
『435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我們單位涉及其中的140種,絕大部分治療類的都是上調,這讓基層更有動力和積極性。』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韓琤琤說,取消藥品加成,要求我們提昇除藥品之外的診斷治療能力。為癌癥病人換藥,處理癌性破潰對醫護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後,這類服務的勞動價值更受肯定,醫護人員更有動力去加強學習、提高技能,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實效藥價降幅將達兩成
徹底破除『以藥補醫』,全面構建科學補償機制,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它既涉及深刻的利益調整,又涉及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被稱為是今年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醫改重頭戲。根據目前確立的時間表,2017年,全國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將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控制監測和考核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
在這一改革領域,除取消15%的藥品加成外,北京市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陽光采購平臺也在4月8日同步啟動。目前,陽光采購平臺上有7000多種藥品,供北京市4000多家醫療機構競爭議價,供應基本平穩。截至4月8日16:00,首日藥品采購節約費用751.3萬元,降幅達7.8%。而根據此前預測,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以此為基礎,據衛計委測算,改革後全市醫療費用總量基本平衡,患者費用負擔總體沒有增加,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范,最終讓百姓受益。
『取消藥品加成是我們選擇的道路,設立醫事服務費、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取消藥品加成,這三件事全部進行,這是北京特殊的結構造成的。』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表示,改革目的是調整醫療機構補償機制,由過去的3項調整成現在的2項,從制度設計上減少、遏制醫療機構在藥品上獲利逐利,使醫療服務更加規范。
方來英表示,我們更多通過制度設計,使醫療服務更加規范、過度醫療被抑制、不合理處方被抑制、藥佔比下降,這些獲益可能比價格變化更為突出,反過來又會促使醫療服務成本降低。(記者李唐寧毛偉豪林苗苗/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