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快與慢:共享單車『燒錢』能騎多遠?
2017-04-10 10:18: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開欄的話: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享經濟迅速走入普通大眾的生活,覆蓋了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等諸多領域,堪稱當前最為活躍、備受矚目的創新領域,其中尤以共享單車為甚。其發展的快與慢、亂與治、破與立,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整個分享經濟業態的酸甜苦辣。即日起,本報推出『從共享單車看分享經濟』系列述評,敬請關注。

  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這就是眼下的共享單車行業。

  一方面,超過20家共享單車品牌混戰不休。如此前的電商、團購、網約車等細分行業一樣,在資本橕腰下,『燒錢』補貼愈演愈烈,『免費騎十次』『免費一周』『騎行得現金紅包』等優惠活動層出不窮,僅摩拜和ofo兩家行業巨頭,融資總額就達9.4億美元。

  但另一方面,『硝煙』之下泡沫已現,共享單車天量投入帶來供應鏈盲目擴張,『僵屍車』成為新的『城市垃圾』,盈利模式尚未明晰……一系列風險信號不斷出現。

  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預計,到今年底全國共享單車用戶數將達5000萬,5000萬用戶能否支橕這個被稱為互聯網『上半場』最後的『風口』?從『跑馬圈地』到『行業洗牌『又有多遠?

  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共享單車投放量超200萬輛,但2017年一年投放總量將接近2000萬輛,業內人士表示,來自共享單車廠商的產能需求甚至有可能突破3000萬輛,而以往中國自行車年產量中投向國內市場的僅有2500萬輛。

  自行車廠商們用『洪水暴發』來形容共享單車帶來的巨變,從烤漆廠、車架廠到組裝廠,自行車制造廠商開始了新一輪擴建。但東南大學交通發展與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坦言:『隨著井噴擴張期的結束,訂單必然會下降,供給側不能盲目擴大生產經營。』的確,共享單車領域已初現飽和端倪。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表示,上海約可容納60萬輛共享單車,如今投放數量已接近45萬輛大關。

  已經投放的單車同樣顯示出『野蠻生長』的後遺癥,車座丟失、輪胎被紮、車鏈損壞、二維碼被破壞……諸多無法騎行的『僵屍車』在城市街頭無人問津。盡管有人為破壞的因素,但『僵屍車』的出現,不少是因為共享單車平臺追求規模,對品控並不嚴格,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陸銘說,這些『僵屍車』已經成為城市新的『共享垃圾』。

  問題如何解決?從共享單車企業的動向來看,它們也在進行產品的新一輪昇級,無論是ofo與中國電信、華為合作『試水』植入窄帶物聯網芯片的新單車,還是諸多共享單車品牌新推出的碳纖維變速智能共享單車,都在通過提昇產品技術含量來減少運營成本。同時,共享單車企業也在試圖以手中的大量數據資源指導投放數量。小藍單車副總裁胡宇沸告訴記者,他們按照供需熱力把北京劃為732個區塊、5124個『潮汐』點,通過實時監測『潮汐』點的需求流出速度和流入速度,實現准確調度。

  在共享單車行業裡,『車』是天平的一端,另一端則是『人』。從網約車到短租再到如今的共享單車,提昇用戶體驗,是分享經濟諸多細分領域應對『混戰』的共同選擇。對於共享單車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解決被詬病的押金問題。摩拜、小藍、ofo單車企業負責人此前均表示,將用戶繳納的押金統一存放在銀行,進行第三方資金監管。而諸多共享單車企業也相繼接入芝麻信用探索『免押金信用解鎖』。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向《經濟日報》記者透露:『隨著多家騎行平臺的接入,正在計劃聯合獎懲的機制,也就是用戶在一個平臺失信,其他平臺也會拒絕為他提供服務。』在專家們看來,信用免押金正是提昇服務效率、提高用戶體驗的一種方式。

  此外,盈利模式過於單一,則是共享單車企業尚無暇顧及的風險。盡管ofo宣布在合肥、廈門、昆明等少數城市實現了盈利,但在『燒錢大戰』之下,僅靠騎行收費依然杯水車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站在互聯網的角度,共享單車的盈利不能只看C端用戶,未來還可以依靠其延伸服務獲取利潤,比如利用沈淀下來的用戶數據,通過與本地生活服務結合,豐富服務場景,來創造新的盈利點。然而,從網約車的經歷來看,如今的共享單車還在培養用戶習慣的階段,資本『輸血』和自身『造血』之間的力量對比仍然相當懸殊。

  作為分享經濟的又一熱點領域,目前,共享單車還走著網約車的老路,以野蠻生長尋求份額,以資本支橕『清場』,最終由巨頭『控場』,真正形成『游戲規則』。共享單車,乃至共享單車之後的分享經濟各領域,能否突破這套『固定打法』對資本的無謂消耗和盲目擴張對城市管理帶來的壓力,依然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