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是芬蘭獨立100周年。應芬蘭共和國總統尼尼斯托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22年再次訪問芬蘭,也是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北歐。那麼這次訪問為中芬關系的未來繪制了怎樣的藍圖?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的中芬關系,經受住怎樣的考驗?為什麼說中芬關系是友好交往的典范?中芬經濟優勢互補,經貿往來順暢。兩國關系到底面臨怎樣怎樣的良好發展機遇?在當前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芬加深合作,對促進中國與北歐的次區域合作、中國與歐盟的合作又具有怎樣的意義?
習主席訪芬穿越歷史的友誼

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尼尼斯托和夫人豪吉歐在歡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芬蘭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同中國簽訂政府間貿易協定的西方國家。芬蘭各界人士表示,習主席此次訪問芬蘭意義深遠,必將對中芬兩國未來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芬蘭外交部美亞司司長泉溪:上一次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芬蘭已經是22年前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習主席的訪問是歷史性的一刻。今年對芬蘭又是特殊的一年,因為今年是芬蘭獨立一百周年,芬蘭和中國關系真誠友好,所以我們非常高興迎接習主席的到訪。
芬蘭議長瑪麗亞?洛赫拉:『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全球市場的一個重要參與者。你們有偉大的構想,也在做偉大的事情,芬蘭非常現代,技術很先進。我想雙方可以在很多方面實現合作,比如數字化傳輸等等。』
習主席訪芬樹立典范譜寫藍圖
習主席此訪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22年再度訪問芬蘭。那麼開春首訪就選擇芬蘭,是否足以體現中國對這個老朋友的重視?

中國前駐瑞典大使陳明明:習主席此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中芬兩國關系繼續發展定位的一次重要訪問。中芬建交67年,各領域合作眾多,進入21世紀,中國與芬蘭都面臨經濟轉型的重要挑戰,所以此訪會對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芬關系緣何成友好交往典范
行前,習近平在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發表題為《穿越歷史的友誼》的署名文章,說了這麼一句話:『中芬關系經受住時間和國際風雲變幻考驗,成為不同幅員、不同文化、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和平共處、友好交往的典范。』我們知道,芬蘭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首個同中國簽署政府間貿易協定的西方國家,在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芬蘭也給予了積極支持。那麼從歷史中一步步走來,中芬關系經受住了怎樣的考驗?為什麼說中芬關系是友好交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