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不是私事
在夏平一案中,湖北某建築集團的一名項目經理是通過邀請夏平打牌、送現金、送名表等手段與夏平套近乎,接著兩人成了『朋友』。
吳周春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商人賀某,進而結為『朋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介紹,賀某文化程度不高,但因儀表堂堂,出手闊綽,在廣州電力系統圈內頗得人緣。賀某通過請吃喝、陪吳周春的家屬旅游等手段,很快贏得了吳周春的青睞。
吳周春視賀某為『鐵杆盟友』,甘心為其在電力系統內牟取巨大利益鋪路搭橋。據統計,僅在廣東電網招標的物資供應這一塊,4年內,賀某及其企業獲得的采購合同額度就達17.19億元。當然,賀某也成為了吳周春不折不扣的『提款機』。
重慶市城口縣人大原黨組書記、主任於少東,則是老板們通過攀親附友與其成了『好朋友』。
於少東在懺悔書中說:『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與老板們的接觸漸漸多了起來。老板們的熱情和對我的支持讓我十分感動。』
『城口是個小地方,本地人之間或多或少都能扯上這樣那樣的各種關系。通過攀親附友的交往,一些老板就與我們成了「好朋友」、「兄弟伙」。』於少東反思道,從此以後,他手中的公權力也自覺向『朋友』傾斜。
例如,在錳礦老板汪某因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後,他利用職務影響為汪某開脫減輕罪責。為此,汪某一次就送給於少東30萬元。
黎平則是被『損友』拉下水的。
做生意的王某偶然間認識了黎平,隨後,有意識地與他多接觸。隨著時間流逝,兩人成了『朋友』。
王某在交往中發現,平時很難約到的『大忙人』黎平,對娛樂場所卻樂在其中。王某動起了歪腦筋,頻繁約黎平到某夜總會唱歌,並將包括鄧某在內的不同女性介紹給黎平。黎平在聲色誘惑面前,忘記了黨紀國法。
為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來揮霍、包養情婦,黎平就想方設法牟取不義之財,此時,他的另一個『朋友』蔡某開始『鼎力相助』,截至案發時先後奉上賄賂款共計446萬餘元。
『我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與和蔡某的結交有著直接關系。』黎平在悔過書中反思說。
那麼,面對『朋友』的各種誘惑,一些領導乾部為何不能警覺,反而執意走上腐敗道路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一些領導乾部周圍的『朋友』對腐敗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是在雙方長期的不正常交往中,這些『朋友』一步步把一些領導乾部『拉下水』。
『外因僅是起到影響作用,內因纔起決定作用。一些領導乾部理想信念不堅定,纔會落入所謂「朋友」的圈套。』杜治洲表示。
莊德水分析認為,很多人親近領導乾部,往往是看重他們手中的權力。朋友圈表面看似乎是領導乾部的私人事情,但是實際上關乎公共利益。之所以出現這種不正常關系,還在於一些領導乾部的權力過大,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