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間掙紮的車企
種種跡象顯示,未來的汽車市場一定屬於新能源汽車,但燃油車的地位和影響力仍讓很多車企捨不得離開。雖然政策不核准設立新公司,但是不代表已有車企不能擴大產能。事實上,目前國內不少傳統車企還在繼續擴大產能。
去年10月,本田宣布,將在武漢市建設東風本田乘用車新工廠,計劃在2019年春季之前投產,工廠建成後本田的在華產能將提高20%。廣汽乘用車將在烏魯木齊市興建廣汽自主品牌新疆項目,總投資額約16億元,共分兩期建設完成。此外,還有多家車企正在抓緊擴充燃油車工廠產能。
車企之所以捨不得離開『燃油車』領域,一方面是『燃油車』在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因為其需求依舊旺盛。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雖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宣傳,但由於其出現的時間較晚,且諸如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讓新能源車的普及受到了影響。同時,各大車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度不一致,有些企業的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
『「油轉電」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其中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汽車業獨立撰稿人、行業分析師鍾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改委嚴控燃油車產能的消息看似嚴格,但並非一刀切,它只是不讓車企擴大燃油車產能,而非不生產燃油車。』
鍾師同時表示,目前市場還是需要燃油車的,但是『有需要』不代表就可以擴大燃油車產能,『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
新能源汽車市場波瀾再起
為推廣新能源汽車,美國加州宣稱,可能將在2030年禁止傳統燃油車上市銷售。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決議,未來將禁止燃油汽車上路行駛。同時,德國還將與歐盟進行協商,將該項決議推廣到全歐洲。
雖然近些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與一些歐美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進程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包括比亞迪、長安、奇瑞在內的一些自主品牌,通過加速研發、加大投入的方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借此加速縮短與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技術差距。
在政府頻頻釋放信號的背景下,合資品牌也開始布局新能源車市場。最近,『大眾與江淮合資生產新能源車』的消息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由於江淮是大眾的第三家乘用車合資伙伴,也引發了涉嫌違反產業政策的爭議。一旦大眾與江淮的合資可以通過審批,那麼其他國外車企將以此為例,尋找合作伙伴,進行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合作。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
雖然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還處於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階段,不過無論是從能源環境、政策引導,還是從未來趨勢上看,新能源汽車注定將成為市場中的主角。在『油轉電』的陣痛期,哪一家企業能限制住燃油車的規模,堅持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它就能在未來成為市場中的領跑者。(張真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