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平衡』以腐敗彌補失落
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則是首個被該欄目公布悔過書的腐敗官員。
2015年2月2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同時披露了《變了味的『獎金』——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案件透視》。
張引在分析自己的腐敗原因時提及:『看著那些老板住豪宅開好車,穿名牌出入高檔會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過得何其瀟灑自如!比比自己,沒日沒夜地加班,有時招商引資還要賠著笑臉,每個月就拿這點工資,覺得太虧了!』
『我自感層次比他們高,文化水平又比他們高,憑什麼不如他們?想想心理就失衡。』張引反思說。
『心理失衡』的並非張引一人。
2016年5月,《懺悔與剖析》欄目披露了重慶市城口縣人大原黨組書記、主任於少東案件警示錄。
幼年時期,於少東曾飽嘗食不果腹之苦,他至今仍然記得在莊稼地撿拾糧食和用野菜雜糧充飢的情形。
1978年,於少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四川醫學院。大學畢業後,於少東主動要求回到偏遠的城口縣工作。踏上仕途之後,他用20年的時間從縣醫院院長昇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幾乎每隔4年左右就獲得一次提拔。
於少東在悔過書中說:『2003年擔任政府常務副縣長之後,隨著我縣錳礦開發的不斷昇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人很快腰纏萬貫發了跡。』
在長期交往中,於少東與這些發了財的錳礦老板們逐漸成了『兄弟伙』,喝酒、打牌,看別人一頓飯就消費幾千上萬元,而自己辛苦一年的工資還抵不了幾頓飯錢。
『我的心理也就漸漸失去了平衡。』於少東說,漸生了追求額外金錢的欲望。
在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看來,『眼看那些認識的老板住高級別墅、上高級酒樓、坐高級名車,我心裡想,他們所賺的大筆財富有不少是我一個電話、一個招呼、一個表態得來的』。
『我心理很不平衡,權錢交易、等價交換,既然你憑我的權力得到財富,要你一些也屬正常。』吳周春在悔過書中剖析心跡。
《法制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總計22份悔過書中,有9人明確提到『心裡開始不平衡』『心裡很不平衡』,佔比達到了40.9%。
對此,莊德水認為,不平衡心理是一些官員走向腐敗的重要心理誘因。
『官員在跟私人企業主交流時,看見別人住豪宅、開豪車、高端消費等,心理不平衡,就容易在經濟利益上彌補自己的失落,從而產生腐敗行為。』莊德水分析說。
宋偉的看法是,在典型違紀違法案例中,由於心理不平衡導致腐敗行為的比例比較高,一方面說明這些領導乾部的理想信念『總開關』沒有關好,另一方面也說明十八大之前一個時期的政治生態使一些領導乾部追逐個人利益和物質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