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趙俊傑
2013年4月6日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訪華,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把中芬關系提昇為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四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訪問,向世界展示中國如何與芬蘭構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此訪必將成為兩國關系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雖然芬蘭的國土面積不到34萬平方公裡,人口僅有550萬,但它在世界上卻有著幾個值得炫耀的光環: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是全世界廉潔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全球國家的創新能力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教育水平在世界遙遙領先。此外,芬蘭的全球競爭力和富裕程度都名列前茅。從芬蘭與中國的交往來看,這個北歐國家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與新中國建立起經貿合作關系,雙邊政治關系穩步向前。改革開放以來,中芬關系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兩國高層交往頻繁,民間交流日益擴大。2011年雙邊貿易額就已破百,達到11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截至2016年,芬蘭對華投資項目累計541個,實際投資13.6億美元。

中芬關系的大局雖穩,但近年來兩國在經濟轉型中都面臨不少問題,特別是芬蘭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失業率降不下來,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國家的全球競爭力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中芬經貿合作勢頭放緩。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處於一個轉折時期,中芬關系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的確是擺在兩國領導人面前的當務之急。
習主席這次對芬蘭的國事訪問,就是要在困境中為中芬關系的發展尋找良方,從這個視角上看,他的出訪具有多重寓意。
首先,中芬關系的深化需要對接兩國的發展戰略,只有把各自發展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雙邊關系纔能得到昇華。當前,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推進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其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增強與歐洲國家的全方位合作,打造互聯互通、高速快捷的新絲綢之路。作為北歐的發達國家,芬蘭曾經是中國在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中芬經貿合作在十年前就已創造過輝煌的成就。如今,芬蘭在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時候,出臺了振興經濟的『2025發展願景』。中芬合作可以在兩大戰略的契合下形成一股合力,把雙邊關系引向深入。時隔22年,中國國家主席對芬蘭的訪問,必將把雙邊關系提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其次,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芬蘭是中國與波羅的海、中國與北歐區域合作的一個支橕點,其戰略地位較為突出。『一帶一路』倡議注重打造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模式,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今天,習近平主席對芬蘭的訪問,具有繼往開來、拓展中歐關系的戰略意義。芬蘭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在歐洲的傳統影響力,特別是芬蘭將接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一職,這些有利因素必將促進中芬關系的深入發展,給雙邊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帶來生機與活力。
再次,習主席對芬蘭的訪問,必將提昇雙邊關系,激發中芬合作的巨大潛力,從而促進經濟全球化,為雙邊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芬蘭發展潛力不容小覷。芬蘭的森林與木材加工業、冶金采礦技術、機械制造工業、信息通信產業、能源環保產業、化學工業及食品工業等,都屬世界領先水平,包括像極地破冰船這樣的高科技產品芬蘭都有很強的制造能力。與中東歐16國相比,芬蘭這些產能優勢是比較突出的。中國與芬蘭的合作,必將拉動中國與波羅的海國家、中國與北歐國家的合作。而中芬兩國各自具有的發展優勢,一定能將這兩個區域合作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兩大亮點。習近平主席對芬蘭的友好訪問,正是帶著這樣的使命而來的,相信芬蘭政府已經做好對接的准備。
中芬關系的發展向何處去,中國強大的資本、人力資源和制造能力如何與芬蘭先進的生產工藝及高科技相結合,習近平主席與芬蘭領導人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這些話題都值得我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