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緬懷先烈 革命公墓門前祭掃群眾絡繹不絕
2017-04-03 14:02:32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金可 任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昨天是清明祭掃的高峰日,全市215處祭掃點共接待祭掃群眾67.4萬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散布本市各處的先賢墓地、紀念碑前人頭攢動,眾多市民前來祭掃,緬懷先烈。

  革命公墓前車輛排長隊

  昨天一大早,八寶山革命公墓門前車輛排起長隊,前來祭掃的各界群眾絡繹不絕。

  正門前路兩側的花壇被布置一新,花壇中央各設一面紅旗造型,『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進入墓園,各處布置的綠植鮮花、花壇造型、絹花柱等,處處突出『紅色主題』。主路以『清明祭英烈,弘揚民族魂』為主題,兩側懸掛刀旗、標語、橫幅,骨灰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旗杆下增設紅星點綴。北山上,革命人物群雕安置在翠綠的草坪兩側,主路最顯眼的位置,是一只手擎衝鋒號的『雕像』,引來不少祭掃群眾拍照留念。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八寶山革命公墓相關負責人表示,革命先輩永遠值得後輩景仰、緬懷和銘記;如今,他們長眠八寶山,作為守護者,有責任和義務把革命前輩的事跡挖掘好、整理好,把他們的精神一代代承傳下去,弘揚光大,以激勵後人,繼續前進。

  八寶山革命公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任陳建斌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革命公墓剛剛獲得紅色旅游景點授牌。為了發揮『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公墓通過加強景觀建設和環境裝點等方式,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

  同時,清明節期間公墓還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在革命公墓骨灰堂北院門前正在進行『弘揚革命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詩詞展,不少祭掃群眾停下腳步細細觀讀展出的詩詞。在詩詞展旁,幾位志願者正將一摞摞嶄新的小冊子擺在桌子上,過往祭掃群眾紛紛過來領取。陳建斌介紹,這是今年革命公墓編輯完成的第五期《紅色記憶》讀本。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從2013年開始,革命公墓開始編輯出版《紅色記憶》系列叢書。每年從墓區安葬的革命先烈中選取近20位,將他們的光輝事跡圖文並茂地做成圖冊,以彌補口頭講解及墓碑參觀的不足。

  紀念塔前補歷史知識

  北京動物園西南角,暢觀樓南邊一處柏樹林裡,是宋教仁紀念塔遺址。

  『這裡有一行字!』時間已是下午,小男孩兒琛琛興奮地穿過側柏間的小路,徑直衝到遺址旁。

  年輕的媽媽拿著氣球追過來,『哦,這是宋教仁紀念塔遺址!』

  『宋教仁是誰啊?』對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名字顯然太陌生。

  這位媽媽也差點就被問倒了,好在石碑後的生平介紹替她解了圍,『這是民國時候首屆內閣農林總長,曾經住在這裡,後來被人刺殺了!』她頓了頓,又補充說,『他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死的時候只有31歲。』

  小男孩兒在石碑前放下三朵黃色的蒲公英,臨走,還雙手合十,鞠了一躬。

  同這對母子一樣,許多走過這片樹林的游客,都會放慢腳步,在遺址前細細地閱讀宋教仁生平。

  一旁的石凳上,剛結束考研復試的鄭州輕工業學院的大四學生陳言飛用手機搜索了好久,關鍵詞就是『宋教仁』。『他推動同盟會向國民黨轉型,當時曾與孫中山齊名呢,真是了不起!』

  一段革命先賢的歷史,已深深印入陳言飛的腦海中。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