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道 澳媒稱,隨著北京官員繼續向特恩布爾政府施壓以促使其批准引渡條約,至少有6名居住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可能成為中國『獵狐行動』的目標。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3月30日報道稱,中國安全部門布下一張全球大網,追捕數以百計被通緝的腐敗案嫌犯,並發布了百名通緝要犯的名單。2015年,中國政府最重要的追逃目標中,有10人被確認居住在澳大利亞境內。
報道稱,由於對『獵狐行動』——系『天網行動』組成部分——感到擔懮,澳大利亞法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具有影響力的意見書。意見書所提供的證據被工黨、中立議員等用來反對參議院批准引渡條約。
在中國官員施加的壓力下,武漢鋼鐵集團原高管郭廖武以及身處墨爾本的兩名女性(周世勤和唐東玫)在去年被勸返,回到中國投案自首。
截至去年底,在據信身處澳大利亞的原IT高管張大偉從美國回到中國向警方自首後,澳大利亞境內的中國『逃犯』數量從7名減少至6名。6名據信仍居住在澳大利亞境內的逃犯包括山西原住房部門官員胡玉興、原礦業公司高管姚耿以及吉東昇、胡奉憲、郭潔芳和賴明敏。
報道稱,3月28日,由於遭到工黨、綠黨及部分自由黨議員的反對,特恩布爾政府被迫暫停推動批准中澳引渡條約。這項條約在2007年由霍華德政府簽署但未獲批准,此次推遲批准該條約令北京感到失望。有學者說,未能批准引渡條約證明了特恩布爾政府的政治弱勢,以及澳大利亞政壇某些人士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
去年9月,中國警方首次從法國引渡一名外逃嫌犯回國。自那之後已有3人從法國被引渡回國。
報道稱,在一些案例中,澳大利亞被當做中國贓款的避風港,而這些贓款後來被投入了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