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面臨器官短缺問題。政府組建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8日報道,在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的無錫市,如果有人因事故或疾病出現腦死亡,錢公淘將是最早得知的人之一。在醫生的通知下,他匆匆走向守在死者床邊的親屬。
報道稱,身穿白袍的錢公淘不是醫生,政府發給他的工作證上寫著『器官捐獻協調員』,這一新職業是為了解決中國長期缺乏器官捐贈的問題而設立的,有數千名從業者。
英媒指出,去年中國的器官捐贈者剛超過4000人,而等待移植者為30萬。中國的器官捐贈率為每百萬人2.98人,而歐洲這一數字達到兩位數。中國一家器官移植慈善團體的負責人劉秀琴表示,國內捐贈率『少得可憐』。
報道稱,錢公淘說他的主要勸說方式是,『告訴家屬這是個做好事的機會』。言談溫和的錢公淘今年35歲,每月要處理四個案例,但由於中國缺乏器官捐獻傳統,他的多數努力都是徒勞。器官捐獻條例規定,任何捐獻都必須有包括家長和配偶在內的所有直系親屬的簽字。錢公淘說:『10個案例裡面能有一個成功的,這比例就不錯了。』
英媒指出,近年來中國聘用了約2000名器官捐獻協調員,其中四分之一是在2016年接受培訓的。在北京經營一家國家資助培訓機構的侯鳳宗(音)說:『我們是從一個非常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委婉地向家屬解釋,他們可以賦予別人以生命。這需要大量技巧。』
報道稱,錢公淘堅稱捐獻『必須是自願的』,但他可以安排一些鼓勵措施。捐贈者的名字可以刻在一塊飾板上,陳列在一個專屬墓地裡,他們的骨灰可以存放在該墓地,每年還會舉行紀念儀式。
英媒指出,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伯恩哈德·施賀德3月對記者表示,中國的器官捐獻制度現在『完全符合世衛組織指導原則』。
報道稱,錢公淘在醫院還兼任工作,他在辦公室裡表示,自願捐贈率有所改善。他說:『人們的態度改變了,從斷然拒絕到更高的接受度。光靠我說的話就能打動人,這種情況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