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國家發改委:東北經濟回暖,但分化在加大
2017-03-27 10:01:3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國企改革是關鍵,『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周建平認為,東三省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上。體制機制上看,政府職能轉變相對較慢,經濟發展活力不足,要素市場發育不健全,國有企業存在不少歷史遺留問題,鋼鐵煤炭去產能分離安置人員難度大、渠道窄,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

  經濟結構上看,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一方面,傳統產業增長乏力,對經濟集中負向拉動效應顯著,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普遍不景氣;另一方面,新興產業規模小、比重低,短期增長遠不能彌補傳統行業下滑造成的缺口。同時,投資結構失衡問題突出,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高,產業領域投資增速明顯偏低,部分地區民間投資嚴重下滑。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我認為,國企改革是其中關鍵。』周建平說,長期以來,東北國企戰線拉得太長,布局不合理,競爭力不夠強。不少國企盡管改制了,但並未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和用人機制;央企在國有經濟中佔比高,與地方融合發展不夠緊密。目前,深化東北地區國企改革專項工作方案正在實施。比如在東三省各選10—20家地方國企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東北國企改革和別的地方比,還有個難題是如何為企業減輕負擔。現在,不少企業承擔著『三供一業』(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以及幼兒園、學校等社會職能。目前,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正在加速。黑龍江已基本完成廠辦大集體改革,在全國率先基本完成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工作,其他兩省的分離移交工作還在進行。

  專項資金支持新興產業集群

  周建平說,東北民企發展很快,數量也不少,對地方發展貢獻大,但確實存在不足,概括起來是『四多四少』:生產企業較多,生產服務型企業少;一般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較少;從事低端產品生產的多,從事高端產品生產的少;小微企業較多,行業龍頭領軍企業較少。

  去年12月,大連等13市確定為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城市,重點通過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金融環境、創新環境、人纔環境、法治環境等六方面進行探索。目前,發改委正研究與全國工商聯一起,對東北營商環境定期評估。將問題及時反饋給地方,加大改進力度。東北地區獲批的兩家民營銀行——遼寧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億聯銀行,籌建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結構性矛盾是東北發展老大難,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周建平介紹,2016年東北地區全面完成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化解任務,部分指標超額完成。初步統計,去年東三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4014萬噸、鋼鐵產能1320萬噸。

  培育新動能方面,計劃2017年在中央預算內資金中安排東北地區新動能培育專項資金、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東北地區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發改委將會同科技部、工信部、國土部和國開行支持在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建設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

  東北和東部對口合作是全面東北振興的亮點,周建平表示,通過學習合作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更能改進現有工作。『但要強調的是,對口合作,不是幫扶,更不是援建。要用市場化方式開展建立全領域、全方位、多層次合作。』(解讀人: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采訪人:記者趙展慧)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