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阿富汗問題的第2344號決議,強調應本著合作共贏精神推進地區合作,以有效促進阿富汗及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也是繼2月10日首次載入聯合國決議後,中國理念回聲再起。這表明,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一樣,由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的價值和意義在國際社會已形成共識,中國智慧日益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類共同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高瞻遠矚,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在世界舞臺的中心和重大國際事務面前,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積極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從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提出邁向命運共同體『四個堅持』的實踐路徑,到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位一體』路線圖,再到今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全面、深刻、系統地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為當代國際關系發展提供了新理念,開闢出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環顧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兩大時代主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劫難、結束兩極對峙的冷戰格局後,擴大合作、共同發展早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最殷切訴求。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習主席對此深刻指出,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世界多極化進一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蕩此起彼伏,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處在歷史轉折關口,中國給世界呈現了獨具東方智慧的解決方案。『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評價說,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和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在此基礎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倡導,要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衝突;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四年多來,按照習主席的戰略思想,中國從人類共同發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擔當,紮實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偉藍圖的實踐。通過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著力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在實處;批准生效《巴黎協定》,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理念;倡議並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致力於全球金融合作和完善國際金融體系,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順利運行……展望未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承諾,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打造伙伴關系的決心不會改變,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同和響應,關鍵在於行穩致遠、紮實推進。我們要更加堅定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開放的胸懷和包容的心態擁抱世界,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各國人民一道攜手同舟,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