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聚焦博鰲論壇:『一帶一路』引領區域經濟合作
2017-03-24 19:59:11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上,與會嘉賓正在發言。經濟日報記者 徐惠喜 攝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媒體領袖圓桌會議』在海南博鰲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的20餘位媒體領袖匯聚一堂,圍繞『亞洲媒體合作新未來』的主議題,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媒體合作。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在博鰲官方新媒體平臺服務區,與會嘉賓在體驗VR直播。經濟日報記者 朱琳 攝

  亞洲區域合作成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是3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舉辦的學術發布會上傳出的重要信息。會上發布的《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新興經濟體報告》和《亞洲競爭力報告》三大學術報告認為,在發達經濟體吸納亞洲經濟體產品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亞洲區域經濟發展對發達經濟體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亞洲經濟體的本土化合作,加速了亞洲經濟一體化發展,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的分量愈來愈重。

  『一帶一路』造福沿線民眾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設想。』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對沿線國家來講,如果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說各自確定的發展目標都放在『一帶一路』的大盤子裡加以推進,命運共同體前景可期。

  與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沈渣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異軍突起。在『一帶一路』建設引領下,中國的發展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訴求對接,催生了一系列區域經濟合作設想。例如,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就是中國與有關國家有計劃推進的區域經濟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區域合作項目。

  互聯互通建設便利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和人文往來。『一帶一路』通過6大經濟走廊,編織鐵路、公路、海空航線構成的立體交通網和輸電網絡、通信網絡及油氣管網,促進了生產要素流動,溝通沿線國家的經貿和交通網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中國企業承建了數十項示范性海外大型交通基建項目,關鍵通道、港口建設有力改善了沿線發展中國家的交通基建環境。多條中歐班列的開通,則逐步形成了連接亞洲各次區域和亞歐之間的交通網絡。在電信聯系方面,建設了多條國際陸路光纜,大大方便了中國與俄羅斯、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國際間的聯絡。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一帶一路』建設呈現欣欣向榮局面。在逆全球化甚囂塵上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提示人們,全球化正以另一種互利共贏的方式在深入發展,正在為各參與方帶來發展紅利,造福沿線各國民眾。

  本土化市場合作方興未艾

  近年來,隨著域外市場對亞洲商品的排斥力度加大,亞洲內部經濟體力圖通過域內市場合作補償外部市場損失,助推了亞洲的區域經濟合作。

  為應對發達經濟體戰略調整帶來的不利影響,亞洲各國和地區紛紛提出了各自的區域經濟合作戰略,增進跨境市場合作,推動經濟增長。例如,蒙古提出了『草原之路』計劃,印度提出了『季風行動』計劃,土庫曼斯坦提出了『大絲綢之路復興』倡議,韓國提出了『歐亞倡議』,越南提出了『兩廊一圈』等,這些計劃或倡議與『一帶一路』高度契合,都致力於通過互聯互通建設擴大各自生產要素組合的范圍,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雙方對接發展戰略,有助於對各自消化富餘產能,推進生產要素向國際產業鏈下游轉移,形成了亞洲市場合作本土化的潮流。

  專家指出,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已呈加速化趨勢。去年中亞、西亞經濟體不僅加強了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助推經濟一體化談判,而且中東歐16國也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與中國的經貿聯系。在南亞,印度加強了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經濟一體化聯系,推進『季風行動』。中印兩國的自由貿易談判也已啟動可行性研究。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以『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為基本框架,多層面跨境合作共同發力,呈現出向縱深發展趨勢。

  以往,亞洲經濟體在應對全球價值鏈呈現的結構性變化、內部市場狹小等挑戰時,往往選擇依靠本國自身力量來解決。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指出,『這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途徑,亞洲經濟體必須大幅增加彼此合作,實現地區共贏』。這正是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動能。

  新興經濟體分量愈來愈重

  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緩慢回昇以及經濟政策調整與改革成效逐步釋放,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勢頭得到抑制,總體呈現緩中趨穩的發展態勢。去年,G20成員中的11個新興經濟體(E11)的經濟增速為4.4%,較上年僅輕微回落0.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全球經濟增速僅為3.1%。E1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此提高到了60%,經濟總量佔全球的份額持續增加。這表明,當前新興經濟體仍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也得到了進一步提昇。在G20杭州峰會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精誠合作,與發達經濟體一道共同推動制定了《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G20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兩份文件以有針對性的行動方案促進全球貿易投資的復蘇和發展,為新形勢下應對保護主義、推動國際貿易投資合作建立了新的制度框架。

  但是,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新興經濟體報告》認為,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出現向好勢頭,但仍將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例如,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引發社會不穩定等問題均不容忽視。在外部需求疲軟、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以及內需增長乏力等壓力下,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相互之間的投資、貿易和金融合作還有很大提昇空間。(經濟日報記者徐惠喜)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