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校園貸』平臺漏洞成『黑洞』 上千學生身陷騙局
2017-03-24 08:43: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校園貸』存兩大安全漏洞

  成校園詐騙『入口』

  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朝陽區分局辦案民警表示,在他們破獲的一系列案件中,幾乎沒有被騙學生主動找警方報案,導致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及時打擊處理。

  他們調查發現,此類案件之所以快速蔓延就是因為其具有『熟人騙熟人』的特點,一些學生心存幻想,認為大家都認識,事情早晚會解決,因此大多選擇『不經官』。此外,被騙學生提供自己的信息後得到了『好處費』,一些學生知道自己有過錯,也就不敢出來報案,導致犯罪嫌疑人一度長期逍遙法外。

  記者采訪還發現,『校園貸』平臺之所以能夠被犯罪嫌疑人所利用,與當前一些平臺存在安全漏洞有關。

  赤峰市公安局紅山區分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認為,目前部分『校園貸』平臺主要存在以下兩大問題:第一,審核把關不嚴,僅憑學籍信息和電話回訪即可向申請人發放手機,缺少實質有效的信用評估環節;第二,數據缺乏共享,使用一個學生身份就能吃遍『天下』。在內蒙古地區的案件中,受騙學生以自己身份在兩個以上平臺辦理分期購買手機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出現了一名學生在6個平臺辦理6部手機的情況。

  有專家認為,2009年,銀監會分年齡段叫停銀行向學生發放信用卡業務之後,為大學生分期購物業務提供了生長的土壤,但快速發展背後是隱藏的諸多安全隱患,應逐步依法完善校園網絡分期購物的行業規范。

  首先,明確『校園貸』平臺運營規范,對各平臺運營資質及其所提供的『類虛擬信用卡』服務是否合規等進行審核,防止大學生分期購物市場出現缺乏門檻等問題。其次,監管各『校園貸』平臺代理隊伍,對其所辦業務的交易背景真實性嚴加核查,防止出現套取信貸資金而產生的系統性風險。第三,打擊各『校園貸』平臺欺詐違法犯罪,形成公安、工商、金融監管部門聯合執法的局面,維護學生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