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國外銀行開放使用衛生間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日本、西班牙、法國等國家也不對外開放銀行廁所,理由也是認為衛生間內無法安裝攝像頭進行監控,存在安全隱患。但也有一些國家的銀行衛生間對外開放。
據媒體報道,在美國,銀行通常設在獨立辦公樓內,不僅對客戶開放樓內衛生間,還提供免費廁紙、擦手巾等。只有少部分設置在商場的銀行不提供自己的廁所,客戶有需要的話可以使用商場衛生間。新加坡的情況和美國類似,銀行實體網點主要分兩種,一種設在商場內,與其他店鋪共用商場內衛生間;一種是獨棟辦公大樓,設有公共衛生間。
而巴西的部分州則通過法律明確規定,銀行內必須設置公共衛生間,並對殘疾人衛生間做出了相應規定。據了解,巴西的銀行被設計為『內室』、『外室』兩個部分,客戶進入銀行後首先是進入銀行的『外室』,裡面通常會放有幾臺ATM機和供客戶放置個人物品的儲物櫃,之後需要穿越一道安檢門纔能進入『內室』。
其實在中國也並不是所有銀行都不對外開放廁所。據媒體報道,設有公共洗手間、母嬰室、提供飲水服務、對不能到銀行辦理業務的特殊人群可提供上門服務等成為國內銀行業『百佳網點』必須具備的硬件條件,但目前還沒有完全普及。
專家建議廁所設在銀行外或等候區
中國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表示,銀行出於安全考慮不對外開放廁所情有可原。尤其是當廁所與金庫等重要部門混在一起時,顧客進去上廁所可能存在治安隱患,不對外開放廁所是從『設計角度抵御犯罪』行為的重要方式。
但王教授同時也提到,銀行作為服務行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也是分內之事。『我做過一個調查,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有時候需要等很久,這種情況下,為客戶提供廁所也是銀行該做的事情。』對於尤其以老年人為主的如廁需求,王教授建議,銀行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考慮將廁所設置在銀行外或者等候區。
王大偉教授強調,作為服務行業,對於銀行的評價標准除了創造多少利潤、吸納多少儲蓄外,客戶滿意程度也應該在評價體系中佔有很大比重,『讓老百姓進去感到方便滿意。』
文/本報記者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