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探索多種組織模式,安全因素為首要考慮
據介紹,『彈性離校』操作模式可以由學校自管自辦,具體工作主要由校內教師承擔;可以實行自管他辦,由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具體工作主要由志願人員和外聘人員等承擔;也可實行社區管理、學校參與等組織模式。
本學期從申請對象看,一二年級學生佔大多數;從管理方式看,學校自管自辦佔大多數。例如在保障房小區配套的丁家莊小學,由於轄區內外來人口較多,沒有老人同住,且雙職工家庭單位距離較遠等,在全校1042名學生中,有超過1/3參加了『彈性離校』。
該校校長張玲介紹,『彈性離校』學生分成9個班,每個班均由一位老師值班。全校67位在職老師,除了懷孕或生病等個別老師外,能值班的全部安排輪流值班。有些家長5點鍾還不能准時來接,則會把學生拼成一個班安排一位老師值班到更晚時間。『學校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安全問題,畢竟由自己學校的老師管理更讓人放心。』
自管自辦的學校確實存在一定的人力及經費壓力,對此各校也在積極應對。下午將近5點半,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北面的一排教室,還有兩間亮著燈,到了5點還在等待家長的孩子被分成兩組:沒有完成作業的繼續完成作業,已經完成的可以在隔壁教室有序觀看兒童劇。一位60多歲的老教師拿著對講機與門衛對接,核對家長已到的孩子名單。『為了減輕在職老師的工作量、不影響日常教學安排,2014年起返聘了5名退休老師,每小時給予80元的補貼,一年從辦公經費中支出近20萬元。』游府西街小學副校長朱勇告訴記者。
政策鼓勵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吸引各區關工委、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機構和團體提供公益性服務。南京建鄴實驗小學與一家社會教育機構達成合作協議,由該機構派遣專門的老師,在學校圖書館內照看孩子。『教育機構也是以公益為主,通過與學校合作這種模式,能形成較好的口碑,這是一種雙贏。』該校負責人坦言,對於引進社會力量的『自管他辦』模式,更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外聘人員聘任程序和法律責任,確保學生在校人身安全。
專家建議引導培植社會機構,多元共建促進政策完善和持續
對這項民生政策,采訪中,大多數家長都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希望可以長期持續、更加完善。有家長提出,冬令時很多人下班時間都在5點以後,能否將離校時間延後一點,家長在6點鍾之前把他們接走;有家長提出,除了自習之外,最好再安排科學技術、文化音樂等活動,合理安排『彈性離校』的這段時間。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表示,教育部門還將和市區財政、人社等部門一起,不斷優化政策細則、加強管理服務,盡力讓這項教育民生工作落實辦好。
『如果沒有社會各界的配合、僅靠學校來解決孩子們放學以後的安排,是難以長久的。』江蘇鎮江市中山路小學校長劉正纔坦言,家長有不同的需求,而這也是一些社會機構存在的市場。他建議,『他管他辦』模式可再細化和明確,例如學校可以作為參與的主體之一,承擔有限責任;少年宮等機構來學校開班,學校、社區活動中心等出場地、器材,在基礎性的公益活動之外適當收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張男星說,『彈性離校』的價值不只是管理學生的課後時間,更在於通過各種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後學習生活。為此需要加大對社會教育機構的培育,規范其參與學校教育的資質,讓更多社會教育機構參與『彈性離校』帶來的課後教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邱建新認為,這一政策的實施,不能『一頭熱』,而需要積極整合社區、學校、教師、志願者、專業社會組織和機構的力量共同參與,實現社會共治。『從延時托管到能廣泛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還需要方方面面逐步准備的過程。』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朱善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