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公布了《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至此,對於2017年上海新高考怎麼考的問題,有了一個較為詳細的說明。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城市。此前,教育部挑選上海市和浙江省作為全國高考改革試點,隨後又公布了全國高考改革的整體方案。可以說,上海高考怎麼改、改成什麼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相當於全國高考改革的風向標。
那麼,2017年,上海的高三學生究竟將迎來什麼樣的高考?改革的亮點有哪些?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了多名上海高校、高中的招辦主任、校長,為讀者解讀。
招生主體變成『院校專業組』,尊重學生個性化選擇
按照實施辦法,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院校專業組』作為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選擇24個『院校專業組』。
『院校專業組』由在滬招生高校根據不同專業(含專業或大類)的選考科目要求和人纔培養需要進行設置,一所高校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須相同,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專業可調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不少高三學生家長對『院校專業組』這個新詞有些摸不著頭腦。
對此,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葉銀忠以該校為例,向高三學生及其家長解釋了『院校專業組』的填報方法。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今年設置了4個『院校專業組』,分別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其中,『物化生』組包含了4個專業大類和17個專業,『物化地』組包含了1個大類和7個專業,『物化史』組包含了4個專業,『不限』組中有兩個大類和9個專業。比如,建築學專業屬於工科,但帶有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特點,含有歷史底蘊,因此被歸類在『物化史』專業組,『如此一來,考生不僅可以憑借理科的優勢,也可以發揮文史科目的優勢考入這一專業』。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辦主任丁光宏分析,根據實施辦法,考生實際可以填報志願的數量增多。但這絕不僅僅是『量』的變化,在『院校專業組』規則的指引下,可以預見將會給未來考生在高中階段的發展、潛力挖掘、學習模式轉變等方面帶來『質』的變化。
比如一個較為全面發展的學生,對多個專業都有興趣,他可能更心儀於某一個學校能給他提供的整體教育資源,那麼他可能按照『甲校+A專業』『甲校+B專業』……這樣的方式填報志願,盡最大可能增加考入該校的幾率;另一個學生可能已經想好了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更傾向於專業主導志願,他可以按照『甲校+A專業』『乙校+A專業』……這樣的方式填報,盡最大可能增加考入某專業的幾率。
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楊振峰對『院校專業組』的設置方法也頗為認同。他說,原來高校招收專業僅有『文科專業、理科專業及文理兼收專業』三大類,實施辦法依據學生選考的學業水平等級考科目與高校對於選考科目要求的吻合度,增加為40多個『院校專業組』大類,充分體現了『尊重個性、鼓勵選擇』的宗旨,『學生依據個人的興趣愛好有更多專業意願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