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世界看中國
搜 索
BBC驚嘆中國農民在家造飛機:大字不識 用30年追求航空夢
2017-03-20 09:33:56 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道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2日刊登題為《中國農民建造令人驚嘆的飛機》的文章稱,在《後院裡的航空學》這本攝影集的序言中,荷蘭藝術家戈弗·邁特這樣描述攝影師徐曉曉在照片中定格的這些造飛機的人:『在中國各地的鄉村,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農民們正努力建造自己的飛機。他們不是在設備一應俱全的高級飛機庫裡做這件事,而是就在自家後院忙活著,回收利用廢舊金屬,而且用的就是家裡的工具。他們自學成纔、自己單乾並且一文不名。他們自豪地稱自己是「飛行家」,字面意思是「天生屬於天空的人」。』

  文章稱,2015年,徐曉曉走遍了中國各地,尋找這些『飛行家』。她是在一本荷蘭雜志上讀到他們的故事,這讓她想要找到更多這樣的人。徐曉曉對英國廣播公司說:『我被這些飛行家的創造力、不屈不撓和樂觀深深打動……也因這個主題所具有的童話色彩而著迷。這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與他們貧困生存狀況形成巨大反差的浪漫追求,讓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想去了解他們是怎樣處理絢爛的想象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想知道是什麼在激發他們繼續做下去;想知道他們堅持不懈的熱情從哪裡來,以及他們的夢想要把他們帶向何方。』

  張斗三是徐曉曉拍攝的『飛行家』之一,他出生在廣東潮州的一個貧困家庭,13歲就開始離家乾砸石頭的活。在電視上看到飛機後,激發了他造飛機的夢想。據徐曉曉說:『當朋友們聽說他這個瘋狂的夢想時,全都笑出了聲,而他的妻子總是擔心他的試飛會失敗。』盡管連小學都沒有上完,張斗三卻在當地的一處機場研究起了飛機,還跑到北京的飛機制造廠購買零部件。

  他從毀於臺風的一架輕型飛機的殘骸上取下發動機,1998年,他造的第一架飛機連續飛行了500公裡。這是一架輕型兩座飛機,機身長6米,他在機翼上寫了『我來自潮州,愛拼纔會贏!』的字樣。此後他又造了四架飛機,其中一架被命名為『神鷹』號:飛機發動機是用舊的汽車發動機改裝而成,儀表盤則是從廢棄飛機上拆下來的。他的計劃是設計出一款能夠飛越森林與山谷的直昇機,從而抵達更多需要救援的人身邊。

  在徐曉曉拍攝的另一張照片中,一架飛機上安裝的是舊汽車的發動機和兒童自行車的車輪,這是曹正書的作品。

  這名來自四川綿陽的75歲的農民,自從1984年開始鑽研飛機以來,已經造出了10多架飛機——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一架能夠飛上天。因為他不識字,設計飛機的過程充滿了挑戰——其中一款機型是根據他在村裡買來的鴿子設計的。盡管如此,他依然不屈不撓,他對徐曉曉說:『對我來說,造飛機是一種娛樂,就像有些人愛打麻將一樣。我在造飛機時感覺非常快樂。』他的夢想是,有朝一日他的飛機能夠飛過一片油菜花田。

  邁特說:『這些飛行家不在意風險或者無法挽回的失敗的可能性。單是他們有可能成功,以及可以通過追尋夢想來充實自己生活的念頭,就足以讓他們去造飛機並且試飛,直到生命盡頭。他們稱這種生活方式是「生命航空學」;從他們的角度講,這不是為了飛30米而花費30年的問題,而是花30年將不可能變成觸手可及的問題。』(編譯/李鳳芹)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