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六位諾獎獲得者把脈世界經濟 熱議中國改革
2017-03-19 20:20: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18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在北京開始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議題展開探討。在18日的經濟峰會上,6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分享了他們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邁克爾·斯賓塞:努力向高人均收入型經濟轉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朱 旌

  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者,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不中斷,經濟發展一直在正軌上,相信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斯賓塞表示,中國早已成為對世界經濟貢獻最大的單個經濟體。近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人把中國經濟比作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有些專家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者,我認為這些比喻比較貼切,也很好地表達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系』。

  關於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成果,斯賓塞教授表示,近年來,面對國內經濟遇到的發展障礙,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應該說,中國目前推進的產業結構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斯賓塞認為,中國下一步仍需推進金融及投資領域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突破發展瓶頸,努力使中國從低人均收入型經濟轉向高人均收入型經濟。因此,中國政府還需繼續努力去除妨礙經濟發展的束縛,特別是要推動經濟模式創新,激發新經濟模式的活力,進一步使經濟模式大框架下的資源配置達到最佳狀態。

  談到中美經貿合作前景,斯賓塞表示,中美關系發展的大方向是好的。從美國國內許多智庫和有識之士給新政府的建議來看,中美走向合作的趨勢更為明顯,這更有利於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積極發展。

  對於近期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之勢,斯賓塞認為,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將導致經濟全球化逆轉,還將使已經形成的金融體系、全球性分工體系、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鏈條出現斷裂;同時,還將嚴重衝擊全球貿易,使世界性貿易摩擦增多、貿易爭端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將延緩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可能引發更多的社會動蕩和政治危機。如果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勢必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目前美國新政府的貿易政策尚未出臺,具體舉措還有待觀察。如果新政府下一步能提昇經濟包容性,強化改革力度,同時又不采取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經濟會出現持續轉好的態勢,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加快。

  埃裡克·馬斯金:讓低技能勞動力分享全球化紅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祝惠春

  『中國是全球化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深度對話:全球化與中國的不平等』分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表示。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除了發展經濟外,全球化還有一個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是這個承諾做得不算好,一些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因此出現。

  為什麼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收入的同時,本輪全球化沒有有效縮小貧富差距?埃裡克·馬斯金認為,這一輪全球化之前的多輪全球化中,發揮比較優勢方面做得較為出色。發達國家發揮了勞動力素質高的優勢,而新興國家發揮了土地便宜等生產成本要素優勢,共同促進效率提高,縮小了收入不平等。但是這一輪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產過程全球化——美國設計、歐洲成型、中國組裝。不僅是商品貿易全球化,更多開始在生產全流程實現全球化,勞動力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匹配。這樣一來,一些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下滑,收入不平等增加,導致財富分配發生變化。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雖然全球化沒有實現縮小貧富差距的承諾,但不能因此就否認全球化、采取貿易保護主義,那樣有百害而無一利。『一些人試著停止全球化,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埃裡克·馬斯金說,更好的主張是提昇低技能勞動力的技能水平,讓他們能分享更多機會,參與到全球資源配置中去。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為低技能勞動力提供再培訓不能僅依靠僱主,更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政府、國際機構等。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和再培訓,或者提供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進行培訓,比如減稅、補貼等。

  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中國服務業提昇空間還很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果靜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表示,中國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促進,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

  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在演講中表示,今年1月份,當聽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上對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和自由貿易的強有力表述時,自己很感振奮,『通過推動全球化,可能減少下一個「黑天鵝」的發生,不過,這確實也需要中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機器人時代』如何促進就業?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表示,如何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機器人時代』。有觀點認為,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生產力,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尤其是制造業的自動化昇級,會對傳統就業市場形成顛覆,不少人會因此失業。對此,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表示,機器人不會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可以去創業,或從事一些使用計算機的工作』。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自動化、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國也會經歷制造業就業減少、傳統行業下崗的過程。但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認為,這些人並不會真正失業,服務業還需要大量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會在產業之間流動,並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

  從歷史經驗看,不少歐美發達國家也經歷了工人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過程,目前其服務業就業人口佔比普遍超過70%,與之相比,中國的提昇空間還很大。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認為,政府應當通過培訓原有的傳統勞動力學習新的技能,進而轉變成經濟轉型昇級後市場所需的勞動者,尤其是一些服務領域,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克裡斯托弗·皮薩裡德斯認為,正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中國在研發方面會做得更好。目前,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越來越多,長期看會增強中國的競爭力。未來中國還需要在研發方面做得更多,這樣纔能在『機器人時代』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注重長遠目標避免短視政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朱軼琳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連續多年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於中國經濟發表過不少真知灼見。3月18日,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發展要注重長遠目標,美國的資本主義和政治體系的缺點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中國要制定出避免只重短期的政策。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發生變化,今後的世界將是更加多極的,中國應建立一些開放的體系,『我們要更加管理好平穩增長,21世紀的全球化會繼續保障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推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並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對此,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這對中國意味著有了更多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渠道,現在中國經濟發展正在經歷從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重要。

  對於目前廣為關注的歐盟及歐洲經濟問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現在很多歐元區國家的GDP增速剛開始回到經濟危機前的水平,甚至有很多國家還沒有達到。歐元的根本性問題,是設計上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銀行聯盟,沒有儲蓄保險,『缺乏銀行聯盟,導致資本外逃,經濟會螺旋式惡化』。

  埃德蒙·費爾普斯:激勵創新需要寬容和理解失敗

  中國經濟網記者於 躍

  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表示,美國傳統行業已逐漸停止創新,而這一點並未得到重視;中國在創新上有很多資源,應有效加以利用。

  對於政府在促進創新方面的作用,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優秀的經濟政策會鼓勵企業創新,鼓勵更多來自個人的創新,歡迎有創意的人努力實現自己的想法並在市場上進行嘗試。

  『在人類歷史上,創新是會有一些人來承擔風險的,有可能會出現錯誤,有可能會在商業上失敗。全社會應當能夠接受失敗,那些嘗試創新努力工作的人,雖然失敗了,但仍然希望能夠得到激勵和支持,所以需要全社會對創新失敗的寬容和理解。』埃德蒙·費爾普斯說。

  埃德蒙·費爾普斯表示,近些年,美國經濟運行情況已經無法很好地用經濟學來解釋,經濟學家沒有重點關注美國傳統行業,特別是消費類產品生產企業的創新減速趨勢。『整個國家的生產消費類產品行業已經逐漸停止創新,且阻擋新的競爭對手、限制新的企業進入,這樣的行為雖減少了來自外界的挑戰和威脅,但其自身也就不再有創新的動力。』埃德蒙·費爾普斯說,『硅谷的創新是有的,但是不夠,硅谷擁有大量的資本密集型和制造型企業,要更加注重創新,在創新中創造更多就業』。

  阿馬蒂亞·森: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危害經濟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袁 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以研究貧困、社會選擇理論等問題著稱。在3月18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阿馬蒂亞·森對中國在教育、醫療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取得的成就表達了贊賞。

  阿馬蒂亞·森認為,『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對於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在逐步實現教育普及後,經濟開始快速發展。學校和醫院的普及不僅使教育和醫療成為福利,也可以提昇勞動力素質,從而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更是如此,中國共產黨有十分重視教育的傳統。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經濟體制開始積極轉型,同時,教育事業也迅速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上的進步,使每個人都提昇了文化素質,推動了經濟發展』。

  阿馬蒂亞·森表示,醫療保障體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國的預期壽命等各項指標大幅度提昇,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工作。

  當前,全球正興起新的保護主義浪潮,對於全球化的影響和評價,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阿馬蒂亞·森認為,當前出現的保護主義傾向抬頭會危害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作用與價值就是通過促進貿易推動經濟發展,保護主義顯然與此背道而馳。包括市場經濟在內,任何一種經濟形式都有局限性,隨著市場不斷發展,其內容會越來越復雜,不利影響也會越來越清晰』。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