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道 外媒稱,2013年籠罩中國東部近一個月的空氣污染與前一個秋季北極海冰流失有關。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5日報道,一項研究結果稱,那場霧霾持續時間過長,是因為海冰融化和降雪增加改變了風環流模式。
科學家說,如果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海冰繼續減少,那麼類似事件很可能重現。
他們認為,這會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構成威脅。
報道稱,近幾年中國被空氣質量問題所困擾,但2013年1月的那場污染值得注意,因為持續時間非常長。
那場霧霾規模很大,持續了近一個月,中國74座大城市裡有大約70%的細顆粒物指數超標,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報道稱,那次事件讓科學家疑惑不解,因為中國政府采取了措施遏制燃煤電廠的排放。燃煤電廠是空氣污染的最重要污染源。
如今研究人員稱,2012年北極海冰流失規模創下紀錄,加之西伯利亞大量降雪,這些因素乾擾了風型,在華東平原上空造成停滯的空氣狀態。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育航教授說:『在冬季,像北京這樣的地區會猛吹西北風。』
他說:『一個洋中脊系控制這股向南移動的冷空氣的強度和位置,所以當加入海冰和降雪的強制因素後,這個洋中脊系就會變弱和向東移動——在2013年1月,冷空氣沒有吹向中國東部,而是去了韓國和日本。』
研究小組研究了過去35年的通風條件,得以發現在2013年目睹的糟糕擴散條件是前所未有的。
他們隨後研究了有可能促成糟糕通風條件的氣候相關因素,他們的發現顯示北極海冰的流失和在歐亞大陸森林的降雪嚴重影響了那場霧霾。
研究人員無法區分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規模。他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個因素共同加重了那場霧霾。
王育航說:『在夏季能看到證據,就是顆粒物減少,但在冬季看不到明顯的趨勢,我們認為,極地地區冰雪的變化阻礙了這種作用力。』
研究人員說,全球氣候變化十有八九會確定北極海冰將繼續減少和維持發生霧霾的條件。
他們說,這有可能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構成威脅,因為那屆冬奧會的比賽區域很廣。他們認為,這對這些未來賽事的威脅要大於空氣污染對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威脅。
王育航說:『如果中國政府沒有在過去四年大力減排,我們原本會目睹同樣或者更糟糕的「空氣末日」事件。』
他說:『由於這些減排措施,我們沒有目睹那麼多空氣污染事件,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想要在奧運會期間有潔淨的空氣,那他們就必須比之前所預計的更大幅度地減排。』
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雖然中國可以采取更多措施遏制細顆粒物,但遏制助長北極海冰減少的溫室氣體將需要全球努力。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編譯/王海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