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基層代表委員議國是】人大代表陶群南:匠心鑄器新興鑄管築造『中國制造奇跡』
2017-03-16 13:59:58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李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政協委員協商於民。在全國兩會報道現場,小青尤其關注那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特別是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了解他們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實踐經驗和感受,記錄他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的莊嚴時刻,傳播他們源自基層群眾、發自人民內心的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陶群南做客由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報告》雜志社和中國青年網聯合主辦的『對話新國企·發展新方位』訪談節目。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川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6日電『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加快形成以技術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橕的研發生產體系,纔能從「汗水型經營」走向「智慧型經營」,纔能最終立於不敗之地。』恰逢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陶群南在做客中國青年網『對話新國企·發展新方位』節目時講道。

  在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產業布局、深化創新驅動的當下,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昇級』『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要點,作為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具體指導方向。這在陶群南看來,意味著創新型企業的重大責任,唯有科技創新,纔能引領中國制造迎來一場品質革命。

  另闢蹊徑、夾縫求生:『我們的產品定位「大廠不願乾,小廠乾不了」』

  從基層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陶群南在新興鑄管的27年歲月不僅記錄著自身的成長,也見證著新興鑄管的轉型昇級。無論對於陶群南還是新興鑄管而言,這都是一段不平凡之路。

  1990年,陶群南從重慶大學冶金系壓力加工專業畢業,隨後被分配至2672工廠(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軋鋼分廠工作。

  陶群南回顧道,『我20多年來長期從事基層技術工作,見證了新興鑄管不斷搶抓機遇、不斷自我革命、不斷技術創新、不斷結構調整的發展創業史。』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鋼鐵市場迎來第一次昇溫,大、中型鋼鐵企業和小鋼廠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傾力增加規模,以牟取豐厚的投資回報。

  恰逢新興鑄管在即將完成30萬噸鋼技術改造之際,卻做出了『不能走鋼鐵外延擴張之路』的決定。陶群南表示,『當時公司認為不能走鋼鐵外延擴張之路,只能另闢蹊徑,夾縫求生,尋求「大廠不願乾,小廠又乾不了」的新產品,經過周密的市場調研論證,最終將球墨鑄管項目作為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

  未雨綢繆,新興鑄管的市場定向最終為自己贏來了重要機遇的春天。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鋼材市場驟然變冷,而新興鑄管經過三年調研論證、兩年艱苦奮斗上馬的球墨離心鑄鐵管這一高科技含量產品開始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

  在陶群南看來,球墨離心鑄鐵管以高附加值、高效益形成了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不僅掌握了離心球墨鑄鐵管這項新技術,擺脫了對傳統冶金行業的單純依附和繼續發展上的限制,開闢了科技興廠和跨行業、多品種發展的新途徑,還打破了西方少數幾個國家對離心球墨鑄鐵管這項技術、裝備、產品和市場的壟斷,開創了我國離心球墨鑄鐵管生產的新局面。』陶群南講道。

  『另闢蹊徑、夾縫求生』的發展理念,最終令新興鑄管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鋼鐵企業,走上了一條鑄管與鋼鐵兩輪並重的發展道路,並由此開創了市場新局面。

  陶群南說,『如果沒有球磨鑄管,就沒有新興鑄管的今天。』20多年來,新興鑄管持續推進鑄管產品昇級,差異化產品日益豐富,覆蓋的規格組距日臻完善。如今,新興鑄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心球墨鑄鐵管供應商,躋身世界三強鑄管企業,產品遠銷至120個國家,高高擎起了民族鑄管工業的大旗。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