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嚴格監控互聯網金融風險 謹防上市公司『脫實向虛』
2017-03-14 21:15:09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谷薇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記者昨天從安徽省證監局了解到,去年以來,安徽有8家公司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67家、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494家,至此,安徽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9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29家,省股交中心掛牌企業1204家,全省多層次資本市場『正金字塔』格局不斷鞏固。

  重點探索證券服務實體經濟

  去年安徽企業通過滬深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融資1782.60億元,首次在年內突破千億大關。其中,IPO和再融資合計997.01億元(包括IPO融資62.2億元),全國佔比7%。

  目前,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新興產業不斷湧現,經濟轉型昇級對資本市場的發展需求變得更加迫切。一批高精尖的產業布局重要載體是上市公司,創新動力源於上市公司,成果轉化也屬於上市公司。

  在大力利用金融力量的同時,如何利用證券服務實體經濟,是安徽探索的重點。

  『轄區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要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把控好風險的同時,積極穩妥開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充分利用債券等融資工具幫助實體企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將進一步強化保薦機構和保薦人的責任意識,真正將管理規范、經營良好的企業輸送到資本市場。』安徽省證監局局長葉錦偉透露,目前扶貧『綠色通道』政策已經在皖落地,今年初,安徽集友股份成功上市,成為全國首家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的貧困地區上市企業。

  互聯網金融將加強風險監控

  『近年來,在經濟增速下滑、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的環境下,一些上市公司「脫實向虛」現象尤為突出,大量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是在金融領域自我循環、「自娛自樂」,特別是各類資管產品,規模大、結構復雜,在信貸市場、股市、債市和衍生品市場轉來轉去。同時,加杠杆、加久期,催生了錢生錢和資產泡沫,不良資產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違約風險、外部衝擊風險都在累積,尤其是跨市場交叉性風險不容忽視。』

  葉錦偉透露,一些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變相從事類金融業務,違法手段花樣百出,如前幾年安徽發生的上市公司子公司『淮礦物流』以虛假交易方式開展貿易性金融業務,造成公司巨大損失,險些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安徽將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綜合運用壓力測試等手段,加強對債券、資管、互聯網金融等重點業務領域的風險監控和風險排查,摸清風險底數,畫好風險分布圖,並有針對性地修補工作薄弱環節,完善風險應急處置方案。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習近平治國理政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