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年堅守從不放棄七旬老太為重病老伴帶來『新生』)

楊瑞屏(右)在照顧老伴
本報訊 在西工區金谷園辦事處八一北路的大院裡,楊瑞屏和老伴宋榮書是大院裡有名的一對老人。出名不是因為每天能看到兩人相攜相伴的身影,更是因為6年前宋榮書接連重病,楊瑞屏對老伴不離不棄的悉心照料,將宋榮書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接連兩次突發重病
2011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宋榮書病倒了,突發腦出血讓這位72歲的老人失去了行動能力。楊瑞屏回憶說:『一到醫院就住進了ICU,醫生看他年紀大,想保守治療,可最後還是做了開顱手術。』手術之後,宋榮書的語言神經雖然受到影響,但是在醫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宋榮書的身體還是逐漸恢復過來,沒有落下太嚴重的後遺癥。
『誰會想到,回家沒幾個月,老伴就又病了。』2012年初,剛出院幾個月的宋榮書再次因腦出血住進醫院,而這次發病比前一次更為凶猛。楊瑞屏告訴記者,二次開顱手術之後的宋榮書和植物人無異,『當時醫生都告訴我們,即使恢復過來也不會多好,走路更是別想了。』然而,楊瑞屏卻沒有放棄老伴,在醫院治療大半年後,楊瑞屏將老伴接回家,開始自己為老伴進行康復治療。
相攜相伴用愛創造奇跡
接連的重病讓宋榮書一時無法適應,雖然嘴不能說,身不能動,但每每看到操勞的老伴,都會讓他忍不住失聲痛哭。『他當時精神特別不好,我雖然難受,但也只能忍著,哄他開心。』楊瑞屏說,『剛回家那段時間,宋榮書不斷發泄著自己生病的郁悶,我只能在勸導的同時堅持為他進行康復治療。老伴身體不能動,我就定時為他翻身擦洗,不能很好地吞咽,就做好營養的流食悉心喂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精神,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人有了精神頭,身體恢復起來就更好了。』楊瑞屏告訴記者,出院之後,她一直自學給老伴進行康復治療,每天學習各個身體部位如何按摩,幾年下來,不僅宋榮書的身體有所恢復,楊瑞屏也成了半個『醫生』,說起穴位按摩經驗豐富。為了防止宋榮書出現肌肉萎縮,楊瑞屏也堅持每天給他做關節鍛煉,年紀大了抬不動,楊瑞屏就自制出許多綁帶,拴在宋榮書的身上幫他鍛煉。『我今年75歲,這些年老伴慢慢變好了,我卻落下了胳膊疼、腿疼的毛病,不過看他現在的樣子,這些也都值了。』楊瑞屏說,現在老伴雖還不能說話,但是頭腦清醒,能坐能站,醫生見了都說沒想到能恢復得這麼好。
『我是親眼見證宋師傅從健康到生病,再到現在。』八一北路社區副主任王萬春告訴記者,『6年來,每天都能在社區看到楊阿姨為老伴不斷操勞的身影,楊阿姨對老伴的不離不棄,真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結婚50年,我們都沒吵過架,實在不捨得放棄他。』采訪中,楊瑞屏不斷地說,『會好的,會好的,最困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今後會越來越好。』坐在她身邊的宋榮書,也不斷嗯啊應和,臉上不時露出信任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