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5年30多份建議關注『三農』問題
2017-03-13 22:05: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肖文舸 羅立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劉小權。肖雄 攝

  『我當全國人大代表的這5年,提了30多份建議,都是關於民生的問題。而且我的建議都很快得到答復,群眾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能為「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作出自己的貢獻,感覺非常自豪。』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河頭鎮吾良村委會婦女主任劉小權說。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羅立蘭

  認真調研反映群眾呼聲

  來自基層的劉小權總是梳著一個清爽的發髻,乾練精神。她說:『群眾把我選出來,那是信任我。每年開會前,我都會向群眾征求意見,他們也會跟我反映實際情況。如果經過調查發現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我就會形成建議然後提交。』

  劉小權介紹,她當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就提出了有關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建議,並引起了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隨後水利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後來,她又先後提出關於避風港建設、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等建議,也都推進了相關項目的建設進度。回憶著自己這些年來的履職『成績單』,她如數家珍。

  『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因為這些事情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基層代表,我有責任認真調研、如實反映。有時候因外出調研顧不上家裡的事,他們也都不讓我擔心。』她說。

  關注生態補償和漁民就業

  今年,劉小權又帶來了6份建議。

  她拿起自己的《關於扶持綜合整治鶴地水庫的建議》說:『鶴地水庫是湛江市的重要飲用水源,是我們湛江人民的「大水缸」。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鶴地水庫因污染水質下降,政府雖花大力氣整治但缺乏完善長效補償機制,也有資金缺口。』劉小權建議中央將鶴地水庫生態補償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項目,增加鶴地水庫生態環境保護各類專項資金額度,用於解決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遺留的生態移民問題。

  『此外,我還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北部灣漁民轉產轉業。』劉小權分析,漁民文化素質不高,轉產轉業空間狹窄;漁港基礎設施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建議一方面通過拓展遠洋漁業,開發利用公海漁業資源;另一方面加大漁民的生活和社會保障扶持力度,提高漁民就業水平,並加大漁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項目政策性扶持,改善就業環境。

  劉小權說:『政府工作報告裡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恆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作為人大代表,我特別希望能一同努力,把這個美好願景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