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記者陳偉明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事件日益高發,2016年8月,南京一市民在餐廳刷卡後,竟在半夜收到銀行短信,5分鍾內銀行卡的254萬元『憑空消失』!同年,一位即將進入大學校門的女孩徐玉玉,卻因一個詐騙電話失去了生命。
在3·15到來之際,金陵晚報為金融消費者帶來權威防詐騙大全,讓您日常生活更安心。此外,如果您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這些事,可撥打熱線電話025-84686610或025-84686638向我們吐槽,或關注微信號『金陵財經研究院』,給我們後臺留言。
金融詐騙案層出不窮
據統計,2016年,僅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發案就達28.7萬起,造成損失80餘億元。『我是你們對接單位財務,到匯款日期了』、『快遞到了』、『你重新點開鏈接購物』、『恭喜中獎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遭遇過類似的電信詐騙騙局。為了騙錢,犯罪分子分工明確、設計周密、手段翻新,只有想不到,沒有騙子做不到。
以徐玉玉遭遇的詐騙為例,犯罪分子針對即將報到的大學新生,以助學金為誘餌,通過誘導和欺騙手段,騙取大學新生將錢打入騙子指定的賬戶。通過『廣撒網』的形式,鎖定受害者,最終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學習金融知識提昇防范能力
『電信詐騙』是2016年的熱點話題之一。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和詐騙方式,金融消費者需增強常識性金融知識的學習,提昇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為了普及金融知識、減少金融消費糾紛、提昇金融消費和諧度,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南京市消費者協會以及南京地區2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於3月10日開展了『3·15金融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現場發布了《2017年南京居民金融知識普及藍皮書》,為金融消費者提昇防范能力支招。
權威支招大全
1、保護個人信息
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網站中,網銀賬號、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密碼定期修改,謹防信息泄露。
2、謹防銀行卡盜刷
如今被盜刷的銀行卡不局限於信用卡,現基本涵蓋了所有銀行卡。盜刷手段也有很多種,面對現狀,持卡人需養成以下良好習慣:禁點不明鏈接網站、禁用免費WIFI、謹慎取款或消費、定制短信洞察風險、經常修改密碼。如發現有偽卡交易和賬戶盜用等非本人授權交易時,可第一時間與發卡機構取得聯系,凍結、掛失卡片,避免再次遭受盜刷,同時在發卡機構指導下留存證據,按照相關規則進行差錯爭議處理。
3、防范支付賬戶風險
隨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增加,網絡風險也在隨之增加。尤其是近幾年,詐騙案屢禁不止,這一方面需要本人提供風險意識,另一方面也在於支付方式的增多,為詐騙犯提供了便利。因此,在選擇支付機構時,應關注支付機構披露的信息,選擇服務機制完善、業務風險較低的支付機構辦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