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位委員正在討論。熊旭攝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3月8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道,特別是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當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心裡稍稍松了一些。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准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懸崖村』不僅讓總書記揪心,也讓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委員們十分牽掛。
3月11日晚,全國政協委員馬敏、何友、姜耀東、章義和與兩位遠在四川和湖北的基層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副縣長吉色方森、湖北咸寧市咸安區人大常委員會副主任陳文鋼,圍繞『教育精准扶貧如何發力』進行討論。
吉色方森在連線中介紹說,四川涼山州昭覺縣,也就是『懸崖村』所在縣,如今的『懸崖村』小學一共300人,已經實現完全寄宿制,學校正在擴建,沒有孩子失學。華中師范大學和涼山州簽了精准扶貧協議,通過一系列幫扶工作解決當地的實際問題。今後學校肯定是越來越好。但是學校基礎設施、教育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依然嚴峻,需要有好教師支持這裡的教育。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陳文鋼從當地教育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通過補助補貼保證農村學校的正常運轉?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快速提昇教育質量?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輕優秀的老師在農村地區任教?
通過連線交流,政協委員了解到涼山州昭覺縣和咸寧市咸安區目前的學校建設、學生發展、教師培養等多方面的詳細情況。圍繞教育精准扶貧中『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兩大問題,結合調研情況與提案,政協委員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