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詞『藍天保衛戰』迅速走紅,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成為當下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本屆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環保進入攻堅階段
『這段時間北京經常能看見藍天,感覺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隨之提高了。』在北京某媒體工作的秦小姐感慨道,『冬天霧霾嚴重時,我曾考慮過是不是要離開這座城市。現在聽到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藍天必定會一年比一年多起來」,我特別振奮,對於早日擺脫霧霾困擾有了信心。』
專家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面措辭嚴厲,提出了『鐵腕治理』『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等說法。對於老百姓感受最直觀、呼聲最強烈的空氣污染問題,報告專門用一段文字展開論述,提出5條具體的解決措施,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鄒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措辭的變化,反映了政府環保工作的進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從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如今已不僅是做規劃、提目標,而是進入了攻堅實施階段。』鄒驥說,『治理污染的過程涉及各方利益的調整,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政府需要用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纔能推動環保工作不斷前進。』
鄒驥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把環保、醫療等民生問題擺上更為突出的位置,體現出政府職能的轉變。『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在公共服務上所下的功夫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把不該管的放掉,另一方面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得更好。』
環保督察制度發揮實效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上有所改善。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8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達標城市數同比增加11個;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2.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污染治理取得成效,離不開環保督察等舉措的有力實施。
2015年底,中央環保督察在河北開始試點。2016年,第一批、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組先後進駐寧夏、廣西、江蘇、北京、上海等15個省區市。截至12月底,中央環保督察組共受理群眾舉報3.3萬餘件,約談和問責12761人,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環境問題。
在中央督察效應帶動下,去年各省級環保部門對205個市(區、縣)政府開展了綜合督察。目前,全國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乾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餘省份的責任追究細則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之中。
『環保工作最大的難點在於基層落實。』鄒驥對記者說,『環保督察有利於明確地方和部門的責任,促使地方黨政領導切實轉變觀念,提高對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通過壓力層層傳導的機制,推進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實到位。』
據悉,今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將完成對剩餘省份的督察,實現環保督察『全覆蓋』,此外,還將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開展專項督察和『回頭看』,逐步構建起全方位、系統化的督察工作體系。
各方協力保衛藍天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3月9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環境保護涉及千家萬戶,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護者。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會更好、更快地實現天藍、水清、地淨的美麗中國。
陳吉寧的呼吁得到了有關專家和廣大群眾的贊同。有專家指出,生態環境保護不只是政府或環保部門的任務,而是要形成全社會重視環保、合力治污的局面。對於政府和企業的決策者而言,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抓經濟、抓生產的同時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徹底轉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培養節能環保的習慣,比如購物時選擇碳排放量較低的產品,出行時多采用公共交通等方式。
『在我們抱怨霧霾問題的同時,也應該想想自己能為減輕污染做些什麼。』一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向本報記者表示,『綠色低碳生活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共識。大家都少排放一點,污染問題就有望早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