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勇擔道義
『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
面對應擔當的責任,中國沒有只顧自身利益,也沒有向強勢妥協或隨波逐流,而是堅守道義,勇於承當。
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抬頭,中國高舉開放包容的旗幟,提出相應方案。面對單邊主義傾向,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在國際和地區爭端中,中國不做老好人,而是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進行判斷。日前,在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的決議草案表決中,對這一無助於推進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的決議草案,中國堅定投出反對票。
中國的國際擔當,更體現在那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全球事務中。在國際護航、國際維和等方面,中國作出重要貢獻;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仍以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作出表率,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道義擔當也體現在救危紓困上。在有些國家遭遇疫情、天災等情況下,中國盡己所能,及時伸出援手。中國醫務人員不顧危險,援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中國持續援助尼泊爾進行地震災後重建;在厄瓜多爾地震救災搶險中,中國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外交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中國外交,也體現出水一樣的融通靈動,潤物無聲,創造和諧共生的局面。
面對動蕩不安、戰亂衝突頻生的地區和國際形勢,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也始終主張通過政治對話和協商解決國際和地區爭端,積極勸和促談,善用智慧進行斡旋,在推動伊朗核、敘利亞、南蘇丹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上作出重要貢獻。
也正是堅持通過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中國有效維護了周邊局勢穩定。南海局勢現已明顯降溫,重回由當事方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
中國倡導建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也體現出和合共生的精神,逐漸對當代世界的大國關系生態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從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中傳承精華,在當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開拓創新,自信前行。在國際舞臺上,得道多助的中國外交事業,也必然煥發出更加亮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