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兩會內外習近平』系列之五:為啥『下團組』頻提政治生態
2017-03-10 13:44:32 來源:人民網  作者:劉茸、曾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肅查處黨員、乾部違紀違法問題,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完善黨內法規制度,不斷紮緊制度籠子,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政治生態』,是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經常提到的問題。

  3月8日,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指出,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一項持久的工作。

  3月7日,習近平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推進乾部作風轉變為抓手,全面推進乾部隊伍建設。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就會滋生權欲熏心、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等一系列問題,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

  習近平為何頻提政治生態?如何纔能建設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

  2013年至2016年,習近平每年都分別到6個團組,共24次『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並發表講話。講話中,習近平頻提乾部隊伍建設、政治生態問題,僅2015年就提了2次。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黨內如果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態必然會受到污染。因此,必須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

  同年3月9日,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兩會上,習近平對政治生態的強調,是一以貫之的。兩會外,習近平對政治生態的強調也從未放松過,並且警示領導乾部必須解決好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問題。

  『己不正,焉能正人。』管黨治黨,必須嚴字當頭,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2013年7月,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曾經舉過『溫水煮青蛙』的例子:『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就死去了。一個人也是如此,職務昇遷了,生活變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如果你自己不去自我警醒,我們作為一個黨不能去自我警醒,那麼誰還能叫醒你呢?』

  2017年1月,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以新的認識指導新的實踐,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堅持共產黨人價值觀,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推進標本兼治,全面加強紀律建設,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系統性、創造性、實效性。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2017全國兩會

【兩會動新聞】2017年全國兩會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