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體現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體現共產黨治國理政方略——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把握發展大局,做好經濟工作,是黨之要務,國之大事。
在全國兩會審議討論現場,代表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談體會、建言論、獻計策,認為報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要求,體現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去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今年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
把握發展大局實現穩中求進
在全國兩會開幕前的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就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交代表委員審議討論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中央精神。
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營市委書記申長友說,去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貫徹黨中央審時度勢、駕馭全局的治國理政方略的結果。他說,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目前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越發明顯,這更加堅定了我們下一步發展的信心。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代表委員認為,報告提出的一系列舉措,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的具體體現。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說,報告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只有「穩」住大局,纔能為各項改革求「進」創造良好宏觀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張連起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尤為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說,黨中央確定的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指導實際工作至關重要。陝西通過穩工業增長、促有效投資、擴內需潛力、保經濟增長,積極主動抓好新支柱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等利在長遠的工作,努力在穩的前提下做到關鍵領域有所進取。
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風帆股份公司董事長劉寶生說,穩中求進也是企業必須秉承的基調。當前實體經濟遇到一些困難,首先要『穩』住,想辦法不被市場的大浪衝垮,然後在質量創新上下大功夫,以『進』贏得市場先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反映了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更宏觀全面,決策更客觀有效,方法更穩健成熟。既著眼當下、又著眼長遠,在這一總基調指導之下,『中國號』巨輪一定會行穩致遠。
確保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質量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強調,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這是黨中央確定的做好2017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當前中國經濟要做的一篇大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對經濟提質增效進行了具體部署,如『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等。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厲以寧說,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效率,這包括兩個基礎,一是物質技術基礎,如廠房、設備、原材料、勞動力質量等;另一個是人們的認同感,如果企業都追求質量和效益,就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李毅中認為,產業調整只是手段,提質增效纔是目的,新動能正在橕起發展新天地。『要靠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同時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李禮輝說,我們從報告一張張民生清單中,讀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重視人民在發展中的獲得感。在解決人民最關切的問題中謀發展求進步,就是經濟提質增效的過程。
『真正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要靠人纔。』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說,從陝西看,優質人纔資源優勢明顯,建議國家為西部營造能夠聚集人纔、乾事創業的環境氛圍、政策和導向支持,助推西部地區更好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說,綠色發展是經濟提質增效的一大關鍵,這在報告中體現得十分突出。『我們拒絕以霧霾頻發、水土污染為代價的發展,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發展綠色經濟貢獻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說,經濟提質增效的過程應該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通過物流雲、金融雲、數據雲等對社會化資源進行共享,更好地與需求對接,滿足消費昇級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不斷深化供給側改革促進調結構有效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強調,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有效進展。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攻堅之年』邁向『深化之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路線圖: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濰坊市委書記劉曙光認為,『今年,我們要按照總書記要求,緊緊扭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繼續深入推進去產能。「小散爛」的落後產能去掉了,「中高端」企業的市場環境得以改善,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就會得到扭轉。』
『去產能僅用行政手段不行,報告提出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科學精准、有序有效、持續攻堅。』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董事長陳繼壯說,去產能攻堅需要久久為功,避免死灰復燃。同時,去產能不是簡單做減法,還要同步提昇優質產能,推動行業結構整體昇級。
談到降成本問題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地稅局局長張和平說,減少企業的交易成本、制度成本等也是一種重要的減負,當前這塊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在一線車床加工崗位工作了2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首席技能培訓師曹晶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提高中國制造質量,打造中國制造品牌。我們有一支優秀的產業工人隊伍,我特別關注報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擦亮中國制造的招牌。』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禮泉縣西張堡鎮白村黨總支書記李朝鮮十分關注農業供給側改革。『當前農業主要面臨產銷不對路問題。一方面,農民生產出來的東西市場不需要。另一方面,市場需要的東西農民生產不出來。要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今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做好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