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教師辭職賣肉夾饃,算不上什麼新聞
2017-03-07 14:08:21 來源:紅網  作者:維揚書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一則老師辭職賣肉夾饃的新聞引發關注。1月15日,陝西省西安市,80後張武傑在灞橋集市上賣山西火燒夾肉,她的母親幫著他剁肉夾饃。張武傑大學畢業後在山西運城一民辦中學當地理老師,愛人是公辦學校的老師,有了孩子後教師的收入讓張武傑覺得日子過得有點緊張。2年前他辭掉了工作,來西安賣肉夾饃,愛人繼續在老家當老師。(3月6日中國青年網)

  最近,80後張武傑辭職在西安灞橋集市上賣肉夾饃的新聞引發公眾關注,其走紅網絡的原因是他曾經是一名地理教師,就像菜場上千千萬萬個小刀手沒有出名,陸步軒卻紅遍大江南北,原因就在於他頭頂上有著『北大纔子』的光環。

  『屠夫』與『北大纔子』、『教師』與『賣肉夾饃攤販』,巨大的身份容易引發爭議。

  也許有人會就此得出一個結論:做教師還不如去賣肉夾饃來錢呢,教師的收入真的太低了。不過,如果仔細研讀一下這條新聞,你就會發現,張武傑辭職並不意味著教師職業不受人待見甚至到了人人思走的地步。

  報道中提到『張武傑大學畢業後在山西運城一民辦中學當地理老師』,這就是說辭職去賣肉夾饃的張武傑不是編制內教師,而是一家民辦學校的教師。按照現行教育體制,民辦學校的教師待遇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待遇有著天壤之別,民辦教師的工資標准、福利待遇與學校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學校辦學效益好,教師收入就高,辦學效益差,教師收入就低,學校一旦關門,教師就得各自走人。職業的不穩定,讓民辦教師根本無法找到公辦教師的那種職業幸福感,所以民辦學校就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民辦教師流動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不像公辦教師要受到體制機制的種種約束。

  更為重要的是,民辦教師收入與其所教的學科性質密切相關。像語數外等中考、高考必考的『主科』教師,因為其教學效果直接決定學校的中高考成績,事關學校下個年度的招生,所以主科教師在學校受重視程度遠超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等『副科』教師,作為一名中學地理教師,張武傑在民辦學校不大可能成為領導重視的香餑餑。民辦學校的『副科』教師兼職情況更是比比皆是,『副科』教師除了課表上排的十幾節課,也沒有機會通過周六周日與寒暑假補課、早讀、晚自習等多拿錢,其收入自然比『主科』教師少很多,『副科』教師在民辦學校形同雞肋,他們普遍被邊緣化是不爭的事實。

  明白了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的巨大差別,再看看民辦學校教師的生存現狀,就不難理解張武傑為什麼辭職去賣肉夾饃了。

  報道中的一個細節不容錯過:張武傑愛人是當地一家公辦學校的教師。其愛人沒有『夫唱婦隨』選擇辭職,原因就在於公辦學校教師享受著國家財政全額撥款,還有體制內的各種福利待遇,盡管月收入不可能過萬,但她與其他公辦教師一樣,十分珍惜和留戀手上的鐵飯碗,不會隨便選擇辭職。

  作為從教近30年的一線教師,這麼多年以來,筆者看到過不少民辦學校的教師或辭職或轉行,而在編教師辭職下海的卻鳳毛麟角。盡管眼下教師的收入不算高,離《教師法》規定的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但每年各地教師編制考試的熱度不亞於公務員考試熱度,畢竟相比其他行業,公辦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和優越性還是比較突出的,張武傑說辭職就辭職,而他愛人卻選擇了堅守就是明證。

  在民辦學校教『副科』的張武傑,捧的本來就是收入不高且缺少保障的泥飯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說白了就是臨時工。張武傑在民辦學校教書,他是教師,到企業打工,他是工人,開飯店茶樓,他是老板。什麼賺錢乾什麼,辭職賣肉夾饃,算不上什麼新聞。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