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一線教師談有償家教禁令:要求家教的多半是家長
2017-03-06 15:12: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有償家教禁不住一線教師有話說

  目前教育的問題很多,有償家教就是一個老問題。社會議論紛紛,業內也褒貶不一。據筆者所知,總體持批評態度者居多。主管部門都從職業道德角度,三令五申禁止;當事者有自己的利益盤算,所以我行我素,唯一的區別就是由大張旗鼓轉為較隱蔽一點而已。在這方面,局外人反而有點按捺不住,有的義憤填膺,疾呼整治,甚至有人呼吁專門立法,加以嚴懲。

  筆者一直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對有關家教方面的情況相對熟稔。筆者認為,任何簡單、粗暴甚至過激的處置辦法,都是不妥的;應該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現狀,找到源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導為主,對癥下藥,最好在『禁』『放』之間作好抉擇。

  真正要求家教的多半是家長

  據筆者所知,目前涉及有償家教的均是高考科目,外語和數學應該排在最前,其次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至於筆者的主科——語文,因為各種原因,在有償家教市場上卻不受追捧。

  筆者的教書生涯從沒搞過什麼有償家教。不過,說筆者與有償家教一點沒沾邊,那也是假話,至少在其中做過幾次『掮客』——一些親戚朋友托筆者在同事中物色『名師』,給孩子『補課』,而且都財大氣粗地說:『別跟人家說錢的事,要多少給多少,最好就包我孩子一個!』還有一位親戚,兒子剛剛參加完中考,就要筆者為其弄高中課本:『我要請老師為他提前上課,怕他上高中趕不上趟!』

  不難看到,真正要求家教的,多半是家長,很少有孩子主動要求。這也很容易理解,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大都還沒有獨立,而父母又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望子成龍心切,習慣為孩子包辦一切,包括設計未來。

  就有償家教來說,也確實存在不同的緣由。筆者在此分類列舉。

  補短式家教。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存在某些學科薄弱的問題。家長們都知道『短板效應』,就想方設法給孩子『補短』。形式主要是給錢讓孩子到老師家補課。當然也有花重金直接請老師在自家單獨輔導。老師主要是按授課時間收費,不過也有按年月收費的,甚至按目標收費的,比如考上大學多少錢。每到寒暑假,各地中小學必然出現這樣一道風景:學校冷冷清清,而學生卻『閑不住』,背著書包,成群結隊從老師家或補習班進進出出。

  攀比式家教。也有的學生根本無須家教,而是受虛榮心驅使,盲目跟風,隨性攀比,稀裡糊涂加入補課大軍。筆者上晚輔導課,常見兩個座位空蕩蕩的,一問是補課去了。讓筆者驚訝的是,其中一名同學成績很優秀,為什麼還要找家教?這名同學告訴筆者:『同桌去補課,我怕落後,就跟著去了。』也有家長自身攀比心理很嚴重,見到鄰居或熟人為子女請家教,也逼著孩子去補課。

  自由式家教。這是部分家長的心態和追求:重視子女教育,但由於自身種種因素,擔心不能勝任,乾脆將孩子送給老師監管。筆者有個親戚,父母是雙職工,兒子上幼兒園就放在老師家裡教育,一直到上中學。至於孩子學習好壞,他們從來不管,認為那是老師的責任。當然,這裡也有另一種情況:孩子不服從父母管教,但愛聽老師的話,於是有些家長將孩子交給老師,花點錢不算啥,最後皆大歡喜。

  由此看來,家教市場空前巨大廣闊,這必然就把家教的另一重要角色——教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

  剪不斷理還亂的教師賣教

  毋庸置疑,當前教師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待遇並不相符。

  筆者以為針對有償家教,一定要結合實際解決問題;要理性處置,切不可感情用事。老實說,筆者的態度也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淀纔形成的。很多年前,筆者到省城參加一個教研會;當時私家車還遠沒現在這麼普及,而一位在省城教英語的老師竟然開著寶馬車來參會。當參會老師都透著艷羡的目光盯著他的車時,他卻甩出一句話:『看什麼看,去補課呀!』然後絕塵而去。

  現在筆者徹底改變態度:人家畢竟是名師,而且付出肯定不少,賺一些外快也能理解。更何況家教者並不都是壞人,為什麼要談虎色變?筆者的朋友老范乾家教很多年了,不過嚴格限定時間和人數;每到周日,就與筆者相約野釣。其間,不斷有人電話『求補』,他總是嚴詞拒絕——除了掙錢,他還要享受陽光、原野和清流。

  如果說老范只是家教眾生相之一的話,其他家教者又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