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抄襲、摳像、替身頻現,熱播影視劇緣何亂象叢生
2017-03-06 15:14:49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邢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亂象2:濫用替身和摳像

  很多電視劇,男女主角是吸睛保證。然而近年影視圈中卻開始了替身拍戲和『摳像拍戲』。

  知名編劇汪啟楠在微博上爆料,因為某小鮮肉不好好拍戲,劇組被逼用人皮面具加替身的模式拍戲,在網絡引起熱議。『替身演員是影視圈的正常職業,有些特殊動作、武打動作,沒有專業經驗的人確實做不來,需要替身演員上場。但現在很多時候因為有的明星演技不到位或者檔期排不過來,使用了替身,這就很難讓人接受。』一家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齊可告訴記者,如今在橫店影視城逛一圈,就知道替身有多泛濫了,『一些小鮮肉、小花旦的戲份,可能超過一半都是各種替身完成的。』

  和使用替身相比,『摳像拍戲』就更讓人大跌眼鏡了。年初熱播的《孤芳不自賞》,不僅用替身,還大量使用摳像技術。劇中男女主角鍾漢良、楊穎在劇中只拍近景和特寫,大量鏡頭都是在攝影棚內用綠幕單獨拍攝,然後用摳像技術和別的演員進行合體。這樣導致很多畫面不正常,觀眾袁默說:『看著特別怪異,主角和配角們很多畫面都沒在一個空間。』

  對於替身摳像這樣的怪現狀,南京文化名人梅婷曾大惑不解地對記者表示:『這樣我們演員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趙啟良則表示:『濫用替身和摳像意味著粗制濫造,照此邏輯,以後拍戲豈不是只要購買演員的肖像權,讓明星露個名字和臉就萬事大吉?演員演戲最起碼的要求是把自己的臺詞說出來、把自己的戲份演出來,拿著高片酬不演戲,就是藝德淪喪。』

  探因:都是大數據和資本『惹的禍』?

  為何熱播劇亂象頻出?齊可給出了兩個字——浮躁。『現在的環境,什麼都講大數據,什麼都講資本,這兩個元素一介入,就很容易浮躁。』

  熱播劇抄襲現象最近這段時間井噴,可以發現這些劇的原著都是網絡小說。『網絡小說本身抄襲現象就挺嚴重,甚至有專門的網絡寫作軟件,靠套路寫作,寫出來的作品自然都大同小異。』齊可對記者表示,影視圈如今掀起IP潮,中國原創小說庫存挺少的,適合改編的作品並沒有那麼豐富,影視公司都爭搶網絡小說IP,『這些IP本身自帶觀眾基礎,能搶到就算好,顧不上考慮是否涉嫌抄襲。甚至有人把抄襲引發的口水仗看成是影視劇的免費營銷,就更不在乎了。因為在大數據時代,作品不是第一位的,看的是數字,看的是點擊量、收視率。』資本根據大數據來影視劇行業淘金,往往加重了浮躁和急功近利。『拿著IP容易融到資,購買IP、改編、拍攝、賣錢,是一條封閉的產業鏈。至於這個IP有沒有問題很少有人會考慮,讓這個行業催生很多泡沫。』

  用替身和摳像也是同理,擔綱主演小鮮肉、小花旦往往『自帶流量』,讓影視劇的各項數據能好看一些。『所以演技不好沒關系、時間不夠不要緊,只要集中幾天時間拍完特寫和近景,其他交給替身和後期處理就行了。』齊可說。

  不過,此類亂象已經引起了業界警惕。『大數據和資本應該是內容生產助力,而不是制造泡沫的助力。』在最近舉辦的幾個電視劇相關論壇上,記者都聽到了很多影視界人士提出『IP藥效失靈』,影視劇終將回歸內容上來。『內容打造纔是最重要的,觀眾最看重的還是品質,不是隨便拿個IP用個小鮮肉就買賬。像《琅琊榜》這樣的團隊纔是業界標杆。』(邢虹)

  注:原標題為《熱播影視劇緣何亂象叢生》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