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掃碼推廣』到底是乾什麼的?被辱罵的女孩自身有無過錯在先?在微博上的評論中,有人說『掃碼推廣』是年輕人創業,有人卻說是騙人的,甚至有人說是『傳銷』。查了一下媒體,發現《北京晚報》2016年7月19日便以《記者調查:地鐵裡求掃碼多是假創業》為題對地鐵內愈演愈烈的『掃碼推廣』亂象進行了曝光——『您好,我們是大學生創業,麻煩掃下微信支持我們。』每天,在穿梭於城市的地鐵上,乘客們總能遇到求掃碼的年輕人。他們試圖用創業者的身份打動眾人,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人多數都是假創業、真營銷,先掃碼掙『小錢』,再賣產品掙『大錢』。有時候,一趟地鐵裡,會同時有三、四撥『創業者』在行進,引來部分乘客的反感。『坐趟地鐵,就有3個請求掃碼的。』市民吳小姐戲稱,掃碼大軍已充塞地鐵。
類似現象還不止北京地鐵存在,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全國很多城市的網友都遇到同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經過城市地鐵站口、地下通道等人流密集場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年輕人舉著一個貼有二維碼的牌子或者手機,以『正在創業,請求關注』為名,請路人幫忙掃碼關注。而一部分市民覺得年輕人創業不容易,不管自己對他們的創業項目感不感興趣,都會答應對方的請求,掏出手機掃描一下。據說,掃碼者『掃一個碼最高時能拿到3.5元,最少能拿到2元,以前靠這個能賺到2萬元一個月。』
地鐵是公共交通,不該出現乞討、賣藝等行為,更不能進行商業推廣和營銷活動。很顯然,某些所謂的『掃碼推廣』在實質上已經構成對乘客的騷擾,也影響到了地鐵正常的營運秩序。有的,還涉嫌到欺詐等更嚴重的問題。有網絡安全專家就指出,二維碼掃描是當下手機隱私泄露的主要幾種方式之一。隨意掃陌生人的二維碼,從技術角度而言,一些別有用心者會伺機獲取他人隱私信息,甚至可以將病毒軟件植入他人手機中。另一方面,一些未能通過苹果或安卓官方渠道下載的APP,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乘客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泄露個人的隱私數據。
『掃碼推廣』基本上都僱傭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來具體實施,利用的就是人們對大學生缺乏防備心理。乘客和好心人千萬不要礙於面子或出於對大學生的同情,而隨意掃碼。否則,今後遭遇廣告騷擾倒在其次,如果因上當被騙或手機中毒導致其他後果損失就大了。罵人者已被查獲,那些『掃碼推廣』者有沒有人管?地鐵辱罵該抓,『掃碼推廣』也該好好清理整頓,不能任其為所欲為。如果聽之任之,乘客不厭其煩、忍無可忍,今後說不定還會發生類似的暴力衝突。
還有一個地鐵管理的問題。在整個衝突過程中,其他乘客無動於衷,地鐵安保人員為何也未趕到?監控中應該能夠看到事情經過和惡劣程度,有乘客在鬧事,有女孩處於危險的境地,他們為何不及時趕到平息衝突?是工作效率太低、反應能力遲鈍,還是地鐵方面根本就沒有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作為最繁忙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地鐵安全極其重要。尤其是在現有環境下,進一步加大地鐵的安保力度很有必要。現如今,各地的地鐵部門相繼強化了進站安檢等措施,確保危險物品不被帶進站。可是,在地鐵內發生了突發事件,卻未能及時有效進行處置,這是否也是一大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幸虧只是素質低下的乘客鬧事,如果遇上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客觀上的放縱誰知道會釀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罵人者被查獲後,等待他的將是批評教育甚至是『法律的嚴懲』,而地鐵方面則更要從事件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安全制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確保公共交通能夠安全順暢運行。